7月21日,河南工业大学北斗星筑梦志愿服务团队在漯河市天边杨小学开展“魅力化学实验”科普课程,通过认识实验安全、实验展示、实验知识问答等多元化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化学实验课。此次活动旨在以趣味化学实验为载体,激发乡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中,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实验室安全知识,为孩子们讲解实验室常见的指示标志和操作安全知识,并叮嘱孩子们生活中遇到危险标志不要靠近。
亲手触摸实验仪器,把课本上看到的仪器真实地带入课堂……孩子们手里捧着圆圆的烧瓶,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奇:“老师,这个瓶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呀?它可以进行化学反应吗?”(如图)志愿者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整个活动过程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在认知实验安全环节踊跃发言,展现出对化学浓厚的热情。
课堂上,志愿服务团队选择了易于观察颜色变化的化学红绿灯实验和现象明显的小苏打吹气球实验。化学红绿灯实验通过葡萄糖的交替氧化还原反应,在靛蓝的作用下呈现“绿、红、黄”魔法般的循环变化。团队成员在演示时,特地在加完试剂后让孩子们亲手摇动锥形瓶,猜测下一个变成什么颜色,让他们更切身体会化学的神奇之处。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好奇地讨论奇妙现象,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耐心讲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把复杂的原理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的课堂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
最让孩子们惊奇的实验当属小苏打吹气球,这个实验通过将厨房常用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将气球吹起来的神奇现象。实验展示环节,志愿者们先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这两种厨房常见的“药品”,从化学的角度深入了解这些“药品”的特性。随后志愿者在空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白醋,向气球中加入小苏打,小心地将气球套在矿泉水瓶的瓶口上,倒置气球,让小苏打与瓶中的白醋接触,瓶内一瞬间出现大量气泡,气球慢慢膨胀起来。这一奇妙现象引发了孩子们的惊呼,大家纷纷围绕着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展开猜想。随后团队成员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原理讲解,并鼓励孩子们回去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宋艳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