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意味着新的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舒展身体,放缓步伐,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调整作息
“夜卧早起”不同于平时所说的“早睡早起,清爽欢喜”。春季可以适当晚睡,但最好不要超过23时,也就是说在子时前入睡,早晨可以早起,6时许就可以起床了,以顺应春季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合理着衣
“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的时候小草破土而出,树也冒出了嫩芽儿,即推陈出新。人体也有一个这样的“发陈”过程,经过一整个冬天的闭藏,到了春天之后身体开始疏泄腠理,此时我们的毛孔腠理初开,这就是所谓的“发陈”。
俗语说“春捂秋冻”,春天要捂,就是捂住身体不让阳气外泄,但有些人捂得太过,促使汗毛孔张开更明显,加之春季风大,尤其是初春,更易于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腮腺炎、猩红热、肺炎等疾病。因此,人们要合理着衣,以不出汗为宜,可上厚下薄。另外,春季风大,可以戴挡风的帽子,但不能戴棉帽。另《寿亲养老新书》中有云:“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
适当运动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季进行舒缓的运动是疏通气血的好方法。
由于冬季时人们在室内时间较多,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均会下降,因此更需要适度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具体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一些节奏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健身术,或不太剧烈的球类运动等,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增强正气抗邪能力,强健身体。要注意的是运动不要过快过猛,否则剧烈运动会导致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身体。
精神愉悦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春季,阳光明媚,万物生长,人们应借此时机调养情志,保持愉悦、舒畅的情绪,使情志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暴怒,更忌忧郁,这样可以使肝气调达,身心健康。比如,亲人之间要互相体谅、同事之间也要互相体谅,对待孩子要表扬,对待陌生人要宽容,多给予,多付出。(付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