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视物模糊、浑身乏力、皮肤瘙痒、肾功能减退……10年来,郑州市民张良被这些糖尿病并发症折磨得苦不堪言,提起每天大把大把地服用西药,他的心中满是无奈。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呢?11月5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河南省第二批中医高级继承型人才白清。
白清告诉记者,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与体质密切相关。在现代医学强调血糖控制的同时,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和辨证思维,为糖尿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温和而有效的调理之路。对于疲倦、气短、易出汗等糖尿病早期的气虚表现,及时进行饮食调理与运动管理,并辅以纯中药调理,往往能使血糖指标正常。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并发症尚未显现时便进行早期干预,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早诊断、早治疗”不谋而合。
“当血糖显著升高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更稳妥,可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改善整体代谢状态。”白清举例说,例如,针对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等问题,中医常采用健脾利湿、化痰通络的方法,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口干、口渴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上消”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阴虚燥热所致,治疗重在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缓解口干症状,调节整体阴阳平衡。对于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服用中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有效改善症状,更有利于减少长期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很厉害,可以说在全身无孔不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白清坦言。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全身用药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麻凉痛等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中药干预效果比较好,内服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的方剂,同时配合中药封包、刮痧、艾灸、中药熏洗、耳穴贴敷等外治法,起到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导致糖尿病肾病。白清告诉记者,对于糖尿病肾病这一棘手的并发症,西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中医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肾脏的情况进行分期治疗。尿蛋白期,可以用健脾益肾的中药和减少尿蛋白的药;氮质血症期,配合中药灌肠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相当于西医治疗中的腹膜透析。中医强调“扶正祛邪”,通过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往往能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要讲究早治疗、早达标,这样才能延缓或减少病情的发展,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白清认为,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往往伴有并发症的出现,因为并发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阶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早期干预。有的患者偏于气虚,有的患者则以阴虚为主,还有的患者兼夹痰湿或血瘀,医生只有精准辨证,才能对症下药,改善患者的体质,实现“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治疗目标。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但并非不可控制。在规范使用西药的同时,若能科学引入中医药调理,不仅有助于稳定血糖,还能有效防治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