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任赛宵 赵永胜
2023年以来,漯河市在政策引领、主体培育、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进出口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扩大产能,全市外贸进出口呈现强劲向好势头,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据海关统计,2023年漯河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68.9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长33.9%,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47.7亿元,增长31.4%;进口21.1亿元,增长40.1%。
政策支持成效明显
在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批销往澳大利亚的工作靴正在赶工,“得益于省、市出台的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政策,我们开拓澳大利亚等RCEP新兴市场的信心更足了”,企业外贸负责人表示,政策支持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2023年该公司出口额增长了20%以上。
据了解,2023年漯河市参照上级稳外贸政策措施,出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等6条配套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先后为55家外贸企业申报80个补贴项目,资金达230余万元。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漯河达冠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是漯河市舞阳县招商引资项目,主营香菇罐头的生产、加工,产品远销海外。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到漯投资建厂,看中的是漯河食品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供应链完善,项目投产5个月以来,出口额已达4000多万元,下一步将继续扩大产能,力争年出口额超亿元。
这是漯河市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的一个缩影。2023年,该市建立新招引培育企业清单,鼓励各县区结合发展定位招引外向型项目,并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动态监测企业生产经营及外贸订单情况,推动新培育企业不断壮大规模,新招引的9家外向型企业,全部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出口,其中漯河宏大新材料公司成功出口二手新能源汽车,填补了该市二手车和“新三样”出口空白。为激励传统内贸企业实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该市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业务培训、邀请外商考察等活动,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裕鑫电子、红黄蓝科技等26家企业实现出口“零突破”。
经贸平台成果丰硕
参加各类经贸展会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为激发企业参展参会的积极性,漯河市结合食品、液压软管等特色出口产品,向企业印发境内外知名展会名录,及时向企业宣传参展补贴政策,推动产品走向海外。
“通过参加广交会、英国食品展等知名展会,我们的订单量逐年增加,拉面、乌冬面、鲜拌面多种产品远销海外。”漯河市南街村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省、市出台的境外参展补贴政策,激发了企业参展积极性,目前参加展会已成为拓展客户的主要手段。
2023年以来,漯河市组织卫龙、利通液压等37家企业参加第133届春季广交会,南街村、际华三五一五等22家企业参加第134届秋季广交会,两届广交会意向成交额超300万美元。同时,该市鼓励企业采用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策略,通过“线上+线下”“境内+境外”方式参加各类展会,据统计,全年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170余场次,成交金额近亿元。
服务措施精准有力
为进一步打通企业出口堵点,漯河市商务、海关等涉外部门不断优化服务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
为便利外商实地考察,漯河市商务局靠前服务,先后帮助天衡机械、伯爵液压等5家企业成功邀请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外商到漯考察,助企达成订单超100万美元。漯河海关建立“关员下厂问题征集机制”,形成了“每次下厂,必面对面征集问题”的工作制度,先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0余个。
食品是漯河市主导产业,为推动更多漯河美食“走出去”,漯河市商务局、漯河海关在2023年年初开展了食品企业大调研活动,全面摸排食品企业出口意愿,并于4月份邀请专家开展食品企业出口业务培训活动,便利企业手续办理,着力帮助企业破解出口障碍。为帮助食品企业抢抓订单,该市采取“现场+线上”方式,帮扶16家企业快速取得出口食品备案,并为企业遴选境外重点食品展会清单,指导卫龙、有鹿、优润、雪谷鹤等食品企业参加专业展会30余次。据海关统计,2023年漯河市食品出口5.4亿元,增长118.75%。颐海、豫多鲜等多家食品企业实现出口实绩。
编辑:李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