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李峰 杨慧怡 徐正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洛宁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定位,坚持富民导向,紧盯“乡贤链+产业链”双链融合,积极培育苹果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金珠沙梨、畜牧养殖、烟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牢牢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坡上岭下鲜果飘香产业旺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水果种植。金秋时节的洛宁,坡上岭下都弥漫着果子成熟的香气,丰收的喜悦写在果农们的脸上。
10月底,中国好苹果大赛(2023)河南赛区总决赛暨瑞香红苹果品鉴观摩会在洛宁县举行。来自河南赛区各苹果主产区县级决赛中推荐的果农代表、经营主体代表云集于此,精选各自的“得意之作”同台竞技,此次活动也将全省苹果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年度小高潮。
近年来,洛宁县优布局、扩规模,调结构、延链条,提品质、增效益,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引进推广米奇拉、锦绣红等苹果优良品种50余个,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8.5万亩,年产量43万吨,年产值突破22亿元,同时,引进实施果胶果汁加工项目,年加工苹果等水果63万吨,形成了从组培、育苗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
这边苹果香满坡沟,那边金珠沙梨压弯枝头。前不久,洛宁县金珠沙梨采摘季暨2023 年金珠沙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马店镇举行。该县一直把金珠沙梨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培育发展,建设万亩金珠沙梨基地,打造中国“金珠沙梨之乡”,共种植“金珠沙梨”4万亩左右,年产量2000万公斤,年产值5000万元,其中马店镇发展金珠沙梨1.3万亩,今后还将以每年6000亩~8000亩的规模递增。
小果子成就大产业,得益于产业的蓬勃发展,洛宁“上戈苹果”和“马店金珠沙梨”分别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今,苹果和金珠沙梨已经成为洛宁县的“明星”产业,其背后的成熟产业链培育,也为该县多元化富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优化布局、提质产业发展
产业旺则农民富、乡村兴。洛宁县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增量、提质。
水果产业方面,今年以来新发展优质苹果1.2万亩、改造低效果园2万亩;新发展金珠沙梨3000亩。全县优质水果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值达到17.9亿元。成功申报建设洛宁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镇、一核、三中心、多园区”的空间布局。
牛羊产业方面,扎实落实“11333”工作举措,落实政策奖补,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疫病防控等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为9.2万头、19.8万只。
烟叶产业方面,今年新增烟叶种植面积1.97万亩,全县烟叶面积突破9万亩,强力推进小界乡豫西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形成小界乡、兴华镇、罗岭乡等万亩烟叶大乡5个。
文玩核桃产业方面,依托全省首家文玩核桃交易中心,打造集种植培训、雕刻加工、文旅文创、电商物流于一体的文玩核桃全产业链,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高,辐射带动东宋、马店等乡镇发展文玩核桃3.5万亩,总产值达到6.5亿元。建立了雕刻工作室20个,电商直播间12个,每年通过电商销售总额达1亿元左右。
中药材产业和食用菌产业方面,新发展种植中药材1万亩以上,全县总面积达10万亩。以香菇、平菇、双孢菇、羊肚菌等品种为主,全县种植规模达3000万袋。
此外,今年洛宁县成立绿色食品等五大产业集群和优质水果、畜牧养殖等四大产业基地工作专班,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结合“产业兴旺星”创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中国(洛宁)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立全省首家苹果研究院;赢得全市牛羊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河南烟草商业创新驱动发展新突破现场会在洛宁召开。
育龙头、重扶持、创品牌,蹚出特色产业发展路
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支撑,近年来,洛宁县培育特色农业富民产业时,立足自身实际,从龙头企业带动、政策扶持、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探索了模式,总结了经验。
在龙头企业培育和带动方面,该县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众森、木美土里、宁竹药业、金丰农牧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有力推动了洛宁县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1438家,含农民合作社1263个,家庭农场14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全县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达到94家。2022年创建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家庭农场4家,市级农民合作社6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落实奖补资金31万元,位居南部四县第二。带动东宋镇、涧口乡上陶峪村等24个村镇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在政策扶持方面,该县明确产业奖补标准,每年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支持苹果、金珠沙梨、牛羊、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对连片100亩以上的苹果低产和老果园进行改造,每亩补贴2000元。新发展苹果种植的每亩扶持1500元;新发展金珠沙梨种植的每亩扶持1000元。中药材产业方面,种植中药材面积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一次性奖补300元;育苗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一次性奖补500元;畜牧产业方面分别出台了肉牛奶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激励个人和经营主体扩大饲养规模。
在金融政策方面,结合洛宁产业实际,积极创新推出“苹果贷”“金烟贷”“金牛贷”等特色产业金融信贷产品,着力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强化农业品牌创建,积极举办“上戈苹果文化节”等特色节会,组织县内经营主体参加博览会、推介会,大力培育打造“洛水山肴”区域公用品牌。
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加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证书8张。共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0家、证书75张,绿色食品基地面积4万余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0.22万亩;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家,证书2张;入选河南省农业品牌19个,2022年新增6个,位居全市第一。
凝聚乡贤合力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才。既要选好“一个人”,也要配强“一班人”。在选拔人才方面,洛宁县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2022年以来,洛宁县积极发挥乡贤返乡创业联盟作用,规划建设乡贤返乡创业园18个,有序推进40个试点村建设,吸纳乡贤企业60余家,依托“乡贤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围绕苹果、金珠沙梨等五大特色产业,全县共落地乡贤项目129个,总投资40.3亿元,领办种植养殖大户等各类经营实体4500余家,带动群众就业5.1万余人。
在外乡贤纷纷回乡接过产业“领跑棒”,景阳镇投入资金380万元,高标准打造乡贤返乡创业园,入驻草皮种植等4个乡贤创业项目,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底张乡乡贤返乡创业园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在黄学亭、黄红阳等40余名返乡创业青年带动下,东宋镇种植文玩核桃面积突破15000余亩、产值达8000余万元,仅该镇官西村文玩核桃年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达10余户、50万元以上的达20户、10~50万的达60户。
依托马店镇金珠沙梨研学中心、乔砧篱架密植“金珠果”示范园,全县9个乡镇、450余人加入种植协会,发展种植达4万余亩、170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人均增收超过10000元,“金珠果”变为了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洛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宁县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坚持富民导向,强化市场思维,做好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在特色种植、牛羊养殖和高端民宿上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