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秦安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焦作农信系统厚植为民情怀,发挥比较优势,下沉服务重心,坚决履行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职责。截至7月末,全市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284.66亿元,今年新增贷款9.96亿元,同比增长5.63%。
建强党建阵地,赋能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举办专题培训,并与涉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明确金融服务路径和任务。持续推进“党建+金融”工作,深化政银党建共建机制,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服务体系,制定专项方案,明确重点工作,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明确重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信贷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积极支持种业振兴和粮食生产,特别是加大对以平安种业为代表的优势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新增种业贷款1.3亿元,为粮食安全贡献金融力量。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以支持地方传统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发展为重点,指导辖内各行社围绕“一县一业”打造“一行一品”,支持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深度推进“金融+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等特色金融服务,以云台山民宿旅游为代表,支持建成农家庭院型、生态观光型等民宿经营户156家,投放相关类贷款余额超3亿元,充分满足民宿旅游融资需求。
主动优化服务,践行金融普惠。充分发挥农信社网点优势、资金优势和丰富的小额信贷经验,以小额贷款、零售金融服务为抓手,合理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抓住农业耕种关键期,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畅通绿色通道,确保不误农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首贷、信用贷,提升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的适配性,真正使金融的“一池春水”流向乡村的广袤大地。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加大对涉农客户的减费让利力度,2023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利率在6.25%,较上年持续下降,更加彰显金融普惠。
推进信用建设,重塑金融生态。以“整村授信”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多方式强化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多维度完善信用评价,充分促进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新型金融便民服务点,创新村级金融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全辖337台自助设备、540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自助设备100%乡镇全覆盖。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金融宣传教育,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能力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