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鲁明威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周口监管分局围绕周口“临港经济、开放前沿”战略定位,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发展的眼光聚焦金融服务未来,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步发展。
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企业和创新领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金融发展有效路径。2023年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65.15亿元,较年初增加35.46亿元,增幅119.42%;新一代信息技术贷款余额2.51亿元,较年初增加0.53亿元,增幅26.75%;高端装备制造业贷款余额2.29亿元,较年初增加0.48亿元,增幅26.39%。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分局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银行保险监管实际,引领、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为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机构制定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绿色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培育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发挥绿色金融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和鼓励辖内机构明确绿色金融支持方向,围绕环境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任务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深化绿色融资服务和保险保障。2023年末,辖内银行业机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贷款余额9.8亿元,较年初增加4.22亿元,增幅75.58%;节能环保领域贷款余额25.97亿元,较年初增加17.6亿元,增幅210%。
不断强化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围绕“两增一优一稳”目标,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切实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深入开展“行长进万企”和“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建立政金企对接机制,开展银税互动活动。2023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6.76亿元,较年初增加95.54亿元,增幅23.8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58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6.38万户,较年初上升2.36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连续5年持续压降,从2019年末的7.88%降低至2023年末的5.25%,利率降幅达33.38%。累计走访企业7010家,向3425家企业授信427.8亿元、落地305.99亿元。
持续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服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坚守职能定位、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分局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建立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
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周口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作用,通过整合全市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是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多方共享的线上金融服务渠道,具有“金融超市”“信用画像”“线上信贷”“实时监测”“分析评价”等五大核心功能。目前,周口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9家,发布金融产品43款,完成25大类、4亿多条政府数据汇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一站式的融资服务,切实解决了政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分局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支持力度,把服务数字化经济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2023年末,全市银行机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6.75亿元,较年初增加3.82亿元,增幅130.42%。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