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赵向杰
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正阳县成为争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72个候选县之一。在这三年中,河南省农科院和正阳县通过院县共建,实施了一批以优质花生产业提质增效为代表的技术含量高、示范效应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今年4月,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考核中,正阳县脱颖而出,成功列入了全国首批24家“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序列。
科技支撑 良种良法良装备
花生丰收在望,田间管理正忙。9月13日,正阳县真阳镇黄磊家庭农场花生种植基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面对镜头,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臧秀旺研究员正在向来宾介绍院县共建示范推广的高油酸花生豫花37。这是记者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正阳)暨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共建工作推进会上看到的一个场景。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承启,驻马店市副市长杨大群,正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燕,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名业内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主持室内会议。
据介绍,豫花37是张新友院士团队培育的高油酸品种,是目前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花生品种,全国主导花生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灾能力强,根瘤多、氮肥利用高效,口感细腻、适宜加工等特点。该基地采用了精准调控、平衡施肥、起垄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精准调控技术是省农科院花生团队最新研究集成的一个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根据“治未病”的原理,通过健康管理,提高花生的抗逆性。
与会代表还考察了河南邦农种业有限公司成果转化及良种繁育基地。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所长刘海礁告诉记者,品种与技术融合,农艺与农机配套,推动正阳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院县共建”引进示范的高油酸花生豫花37千亩示范方亩产在400公斤以上,实现花生订单生产20万亩、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占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的50%左右。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花生产业是正阳县主导型支柱产业,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总产量50多万吨。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正阳县与省农科院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开展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规模化种植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正阳花生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的正阳生猪和小麦产业一起,成为擦亮正阳农业品牌的三大名片。
产业融合 链农链工链商贸
一头连着广袤田野,一头连着深加工车间,从花生种植、加工、贸易到花生期货、电商以及以花生为主题的文旅产业风生水起。当下的正阳县,以花生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发展场景正迅速延展。
驻马店市副市长杨大群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河南省农科院和正阳县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支撑项目,紧紧围绕驻马店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需求,聚焦特色产业和优势领域,组织院、市、县技术力量,先后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示范效应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索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
据正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燕介绍,今年年初,正阳县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工作考核,从全国72个候选县中脱颖而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首批24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之一。在近三年与省农科院的共建工作中,聚焦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建了一批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构建了一批智慧农业试验区;深化务实性科技合作,建立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紧密协作,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张新友院士在讲话中介绍,河南省农科院开展的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工作,高度契合了农业农村部探索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途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河南省农科院与正阳县院县共建工作开展以来,促进了正阳县产业结构优化,花生一、二、三产比例由共建前的35:28:37,调优到目前的25:37:38;花生的精深加工年处理量较创建前增加了6倍,培育出了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领军人物;转变了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小麦、花生作物秸秆实现了全株吃干榨净,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达到90%以上;培育打造出了一批叫响市场的农业品牌,2022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超过120亿元,初步形成了科技助力县域乡村振兴的“正阳模式”。
创新驱动 花生花开花生果
依托院县共建,通过创新驱动,不仅推动了花生产业发展,还促进了生猪和小麦产业进步。据了解,河南省农科院与正阳县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来,围绕“稳生猪、强花生、小麦有突破”的发展目标,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花生、小麦三链同构、三产融合及生猪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院县共建聚焦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建了一批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构建了一批智慧农业试验区;深化务实性科技合作,建立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为正阳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本次推进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正阳县小麦、花生、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关键环节技术需求,以及先行县建设政策配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河南省农科院推广处处长李秀杰发布了该院最新科技成果,其中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等四大类24项,为正阳县及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精准的技术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来自正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黄磊、李爱国、牛超、蒋金锋先后发言,各自讲述了在院县共建项目推动下大有作为的个人感受。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院县共建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双方打造的“政府+企业+基地+农民+科技+市场”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文表示,先行县创建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今后共建工作中,要深化共建机制,列出任务清单,加大措施落地,不断优化总结,做大做强花生等特色主导产业,共同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喜迎八方来客,笑迎四海宾朋。河南省农科院和正阳县通过院县共建,打造了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样本,描绘了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