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王亦欣
10月21日-22日,由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豫北试验站、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的第51期科创中原论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助力河南乡村振兴论坛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万亩试验基地——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友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建军和段巧红等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到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卫文星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辞。12位著名植物生理学家、中青年学者为此次大会带来了精彩报告,来自全省45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和相关企业的150余位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此次论坛采取“现场+线上”的模式,通过“1号直播间”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线上收看达到85.8万人次。
10月21日上午开幕式上,卫文星代表挂靠单位致辞,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代表参会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省农科院科研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领域等情况,并对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工作给予肯定。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原玉香汇报了植物生理学会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包括积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跨区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荐各级各类人才,其中多人入选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推荐申报的项目连续五年获省科协立项资助等。最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宣布论坛开幕。开幕式由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玉香研究员主持。
特邀报告中,喻景权在以《植物株型调控机制:以番茄为例》为题的报告中讲详细解了植物株型与产量、分枝的影响因素等。张友军研究员在《害虫食性的奥秘》中指出,食性是昆虫基本生物学特性,食性与害虫的种群暴发危害密切相关,并重点强调了烟粉虱的危害、习性、防治方法等。河北农业大学赵建军教授关于《大白菜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研究》的报告从大白菜的优势、基因研究、性状发掘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大白菜良种培育方向,并从大白菜结球、叶色、开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解析。山东农业大学段巧红教授作了题为《打破大白菜生殖隔离,助力远缘杂交育种》的演讲,详细讲解了大白菜杂交育种过程、植物受精过程、十字花科植物的生殖特点,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的解决方式等,重点强调了远缘杂交的优势特点。特邀报告由河南省农科院蔬菜所首席科学家张晓伟研究员和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师范大学李明军教授主持。
大会报告中,河南农科院蔬菜所首席科学家张晓伟研究员,河南科技大学史国安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康国章教授,郑州大学田保明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育种研究35年》《中国牡丹鲜切花产业发展趋势》《小麦淀粉合成的分子机制及种质创新》《高蛋白植物剑叶芦竹生态保护与高效利用》的报告。河南大学刘文成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杨路明教授、河南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李会勇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张和臣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植物活性氧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西瓜优异基因挖掘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黄淮海玉米种质资源和育种工作思考与实践》《植物R2R3-MYB基因进化与色素调控》的报告。12位植物生理学家、中青年学者为此次大会带来了精彩报告,分别作了4个主旨报告、8个大会报告,很好地反映了当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本次学术盛会,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气氛融洽,学术和感情在学术传承与交流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升华,相信未来我省的植物生理学科学研究将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10月22日,与会领导专家分别对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展厅、河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进行了实地观摩,并给出指导意见。专家建议,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
本次会议共征集论文摘要51篇,包括面向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开展的最新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些论文来自我省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会议还编印了论文摘要集,这些成果及论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省当前植物生理学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成果,也展示了植物生理学相关学科的希望与未来。
结合我省植物生理基础学科建设和相关重点产业发展,以搭建高层次学术技术交流平台为目的,邀请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学者在内的150多名植物生理与相关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参加,共同探讨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河南省植物生理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从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产业化发展等各个方面,覆盖当前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开阔与会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视野,促进河南省植物生理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