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资源 > 正文
博爱县:六村联动规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时间: 2023年07月13日16:21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魏光力

  夏日炎炎,携亲带友到博爱县山区村庄野餐、玩水、露营成为附近不少县(市、区)市民的选择。近年来,乡村游、休闲游、近郊游日益火爆,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规划先行引领乡村振兴

  为全力打造乡村游知名目的地,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许湾村、吴窑村、下伏头村、小东庄村和郭顶村六个山区村联动规划、共同建设,植入“体、文、娱、住、食”五种产业体系,并根据山区特色资源,通过天蓝、竹绿、土黄、山青、红色教育等“五色旅游”,以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六个村位于博爱县许良镇北部山区,总面积8.17平方公里,共601户、2316人,这里群山逶迤,茂林修竹,景色优美,更有一渠丹河水穿行而过。六村联动规划有效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水资源涵养能力,遏制了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乡村生产生活问题。

  绿水青山处,客从八方来。六村联动规划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动了主题民宿和传统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多名困难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今年五一期间,许良镇共接待省内外游客2.9万余人次,综合收入57万元。乡村旅游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

  游于庄、观吴窑、忆许湾、品郭顶,野田春水下伏头,碧嶂叠翠小东庄……六个村庄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成为都市人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六个村为何要联合编制?博爱县自然资源局副主任科员徐永军表示,乡村游发展面临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同在丹河畔,六个村整体空间相对封闭又各自独立,民风淳朴,且邻里关系十分融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联合规划,以特取胜。

  联动规划“六五五”是打造博爱精品旅游线路“主心骨”。整合乡村资源,将六个乡村打造成为“山水田园、花香果巷、诗画乡居”田园综合体;植入“体、文、娱、住、食”五种产业体系,联动山区特色资源,通过天蓝、竹绿、土黄、山青、红色教育等“五色旅游”,形成差异化发展。

  找准自身定位,走好乡村特色发展之路。蓝色郭顶村,定位度假养生,发展主题为林果种植、修心康养;绿色于庄村,定位竹林休闲,发展主题为竹艺小镇、传统民居;黄色吴窑村,定位竹制加工,发展主题为竹子制品、传统农耕;红色许湾村,定位红色旅游,发展主题为红色教育、文化基地;青色小东庄村,定位山水文化,发展主题为矿山公园、石佛滩文化;中心下伏头村,定位核心动力,重点为其他五个村庄提供配套服务。

  节约集约助推循环发展

  规划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的村庄格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节约集约,低碳环保是持续性循环发展的基石。该局以“三调”数据为基础,1∶1000地形图为底图,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手段建立可360°旋转观察的高清三维实景模型作为辅助,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采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该局尊重村民主体地位,有效整合乡村资源,摒弃大拆大建,破除行政区划的有形之“界”与各村的无形之“界”,统筹村庄用地发展布局,促进用地指标的增减协调,通过对六村联动发展及差异化的打造,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通过全域综合整治,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利用经济收入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游客游玩,进而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经济-环境-人居”可持续性循环发展。

  一张蓝图促进整治修复

  六村联动、打破空间,内外兼修、一张蓝图,实现“绿水、青山、留乡愁”。

  该局统筹考虑耕地、林地等土地生产资源的保有量,在保护传统建筑、古树名木、村落格局、公共及基础设施的配置基础上,重点对北部山区自然资源进行修复。

  山,山体修复治理,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水,疏通河道就地取材,进行景观营造;林,从山底至山顶,设置不同断面的管制规则,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空间;田,通过农田整理、灌木植补等,形成点、线、面不同的田园景观;湖,利用现有资源,以游玩、观赏功能为主,植入休憩、戏水、摄影等多种活动,实现水体的再利用。草是田园风景,也是乡村特色,利用“蔬菜+景观花木”,打造“菜可摘,亦可赏”的地景;村,以山体为背景,保护村落格局及历史建筑,采用坡屋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打造豫西北传统山地建筑风貌;路,根据乡道、巷道、山道、水道和田道不同的功能,提出了不同风貌营造引导。

  六村联动规划,促进了乡村集约用地、改善了人居环境、优化了产业布局,美了游客乐了村民,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