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齐国强 吴进良
初夏的夜晚灯火阑珊,新野县上港乡王白村的文化广场里蒙汉两族的年轻人在悠扬的旋律中跳着广场舞;年过半百的老年人有的做健身操、有的拉吊环……
记者见蒙古族老汉王炳正在喝茶,便趁机凑了过去。他慢条斯理地唱出:“说王白道王白,王白贫穷几十载。自从来了马书记,贫穷帽子地上甩。”
王白村是个民族村,共有农户420户1760人, 蒙古族有86户336人。前些年,王白村的确很穷,2016年被定为贫困村。随后,县扶贫办确立由县财政局对该村实施精准扶贫,财政局下派办公室主任马晓宇到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马晓宇利用财政局整村推进专项资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使党员有了一个宽敞舒适而又融党员学习、党员活动、党员教育为一体的政治之家。具有58年党龄的王小怀编出顺口溜唱道:“党员没有活动室,好像孩子没有妈。自从党员有新家,学习活动都参加。十九大精神入人心,脱贫路上大步跨。”
王白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遇到雨雪天好像走泥滩。针对此情况,马晓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整村推进资金,硬化了村主干道,架设了路灯,铺设了道砖、排污管道,栽种了风景树,美化了乡村。村民们唱出这样的顺口溜:“路灯亮,花带绕,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污水排除有管道,村庄整洁又环保。”
村子中间原来有一个污水坑,蚊蝇满天飞,垃圾满坑塘,臭气扑鼻,病菌扩散……马晓宇采取“四议两公开”筹措资金,把污水坑改造为莲花塘,又动员村中在外事业有成的蒙汉两族同袍,捐款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民们哼着:“荷花香鱼儿跳,文化广场乐逍遥。蒙汉两族一家亲,团结奋斗奔小康”的顺口溜。
村里的学校是蒙汉两族孩子们的学习场所,但是校舍属于危房。马晓宇积极向上级争取危房改造资金145万元,兴建起一座高标准教学楼;村中安全饮水问题一直没实现,自从马晓宇进村后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还协调广播电视部门,使全村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由此,“村民喝上自来水,娃娃读书在新楼。电视实现数字化,幸福生活乐融融”的顺口溜在村中传遍。
针对村里的贫困户,马晓宇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一对一开展扶志,引导他们树立勤劳致富、自强自立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使他们在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里成为社员,种出的瓜果蔬菜亩效益可达5500元,比过去增收3000元。由此他们唱出了顺口溜:“过去种地望天收,如今种地有技术。勤劳致富是正道,争当脱贫光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