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中国农业要国外有一手,国内有两手。也就是说,抓国外,就是要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调剂余缺;抓国内,一要抓农业物质基础建设,二要继续强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国家既要支持和保护农业,又要坚定不移地改造传统农业走新路。
西 藏山南雅砻河谷基本农田现状(资料图片)
只有改造农业基础,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基本途径就是有计划地改造中低等耕地、基本农田,消除耕作田块畸零不整、设施不配套的现实障碍,提升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达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提高的目标,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增长的目的。而破解 “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重点攻坚工程就在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先来看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目前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那么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呢?它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政策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化农业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可以说,我国耕地的粗放利用和农业的粗放经营,一个主要原因是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田块畸零不整,细碎化程度高;灌溉排水不良,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使用权分散,承包地插花。换句话说,即使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了,如果耕地质量不提高,耕地产能是无法保障的,是难以应对自然灾害的,粮食连续增产靠“天帮忙”的状况就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高标准基本农田应该如何建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旱涝保收,“不靠天吃饭”的永久基本农田。因此首先要提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这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有力举措;其次要做到良田、良种、良法统筹兼顾,良田是基础,没有良田,良种还可能成为孬种,破坏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没有良田,良法无从施展,新的农艺、农机和装备无法施展、发挥应有的增产增收作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战场,必须确保耕地布局的稳定。耕地产量提升的主要途径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田水路林放在重要位置。耕地 “细碎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毫也不亚于“非农化”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很不完善,一些地区土壤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环境生态化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将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以及降低农田环境污染负荷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