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焦飒
为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1月28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实施六个方面共40项具体措施,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主要举措有探索推广“多评合一”等并联办理模式;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深入推进“多规合一”。
其中,探索推广“多评合一”等并联办理模式方面,以办成项目前期 “一件事”为目标,鼓励项目单位将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等事项的申报材料编报为一套,政务服务网(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审批部门同步评估、同步审批,加快项目落地。
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
主要举措有开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行动;在重点领域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聚焦重点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做好省级下放审批权限对接管理工作;简化企业期满换证程序;强化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落实;在食品制售审批领域进行改革试点;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频次;改进涉企保证金收取范围和方式。
其中,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聚焦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集中清理影响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形壁垒,列出台账并逐项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
主要举措包含:持续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优化通关流程;落实精简单证工作;提高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简化对外贸易管理手续;完善外商投诉工作机制。
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框架下,大力推广实施进口 “提前申报”和 “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业务改革试点,在有效防控风险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大力推进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建设,打造跨境贸易智慧通关新模式。探索对具备条件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等实行 “一次进境、分批清关”的柔性入境管理模式。
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主要举措为优化部分行业从业条件;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支持灵活就业政策措施;规范流动商户经营行为;清理针对新业态的不合理管理措施;完善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完善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完善数据共享管理机制。
聚焦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实施智慧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智慧化试点 应用场景。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北龙湖及有需求的机场、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力度。
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
主要举措有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逐步扩大电子发票使用范围;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
推行 “审核合一”、住所申报承诺制、零见面登记等便利化举措,优化办理流程,实 现企业开办在全市各政务服务大厅1个工作日完成。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在税务、人社、住房公积金、商业银行等服务领域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实行住所(经营场所)自主申报承诺制。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主要举措有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抓好惠企政策兑现。
全面推行 “首席服务官”制度,开展政策落实进万企活动,建立健全助企帮扶工作体系,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重点街区、特色园区等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