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和商家退货,但对方称自己也是托国外的友人代购的,没办法退,没有办法我只能自己吃哑巴亏了。”说起自己在微信上购买假货的经历,杨女士气愤地说。
记者采访发现,像杨女士这样,买了假货选择吃哑巴亏的微信购物顾客不在少数。而商家正是看中了这点。一位微信代购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微信平台,是因为微信朋友圈都是熟人,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所以在微信上营销容易让消费者相信。
那么,这些仿制的假货是怎么来的呢?记者在网上搜索“高仿奢侈品”几个关键词,出来许多销售信息 ,记者随意拨打了一家销售方的电话,对方称自己专做高仿品批发,许多做网络代购的人都是从他这儿拿货。“我们这儿的高仿包包除了五金件达不到专柜标准外,其他基本上都没问题,很多网络代购商都是从我们这拿货的,很少有顾客发现不是正品的。”销售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监管缺失 莫让微信成“危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微信开店没啥门槛,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加入几个被代购“厂家”的QQ群和微信,然后每天将“厂家”发的“奢侈品”的图片“扒下来”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即可。
省工商局12315中心主任蒋锡霖说,微信上的“奢侈品代购”,工商部门已经在关注,但截至目前,河南省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并没有接到一起关于“微信代购”的投诉。因为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购物凭借的是对朋友的信任,即使买家收到货后发现是假货,但考虑到朋友关系也很难向有关部门投诉。而且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依法经营、合法经营的商家和消费者,但在微信上卖东西的大多是个人,不在法律规范的范围之内,所以消费者维权比较难。
蒋锡霖称,由于注册不是实名制,加上数量庞大,查处有一定难度,所以提醒广大消费一定要谨慎购买,代购的卖家涉嫌侵犯名品的知识产权和非法经营,如果有其货品仓库的话,工商局有义务进行查处,但如果仅是在微信上转发照片,很难界定这一种行为,更有效的监管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微信运行方在平台运营上加强约束。
记者致电微信运营中心,想了解是否有关于微信代购的监管时,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微信代购已经列入他们的监管范围,一经发现违法行为会交给执法部门处理,但说到具体措施,对方表示还在进一步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