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吴若淇
逶迤拖地的烟纱裙、轻灵飘逸脱俗的广袖、钗环斜插云鬓摇曳生姿……在地铁、商场、公园乃至街头巷尾处,越来越多的小姐姐、小哥哥身着汉服游走其间,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装扮着现代化的郑州,展示着传统服饰之美、传播着中国古典文化。
“真好看。”有些人会直接询问衣服在哪儿买的,多少钱?记者了解到,随着穿着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汉服消费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形成一种“汉服经济”,汉服及其衍生经济在“袍子”们的支持与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汉服普及 消费土壤充分
春分时节,百花争春,正是穿汉服出游的好时候。记者走访发现,在郑州街头总能与身着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不期而遇。
“你们是穿越的吗?是拍电影吗?”90后的郑州教师虞曼在工作之余会穿上自己喜欢的汉服和朋友们一起逛街、游公园,参加一些汉服团体活动……她告诉记者,刚开始穿汉服的时候总有人这样问她,甚至还要求合影,但是现在大家更多的是问汉服在哪里买的,多少钱。
作为一名正在上高二的千禧后学生,桃花面异常偏爱中国古典文化,她告诉记者:“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向往古人的生活,因此还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给自己起名‘桃花面’。”虽然她还是个学生,财务不能自理,但是会默默地把零花钱和压岁钱攒下来买汉服,并且期待自己能有个汉服成人礼。
已经参加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特别羡慕穿汉服的小姐姐,但由于工作的原因,虽然买了汉服,可穿着机会很少,所以特别想换个能够自由自在穿汉服上班的工作。
汉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购买汉服的意愿也变得非常强烈,且与以往年轻人的“潮”不同,如今的年轻人开始偏爱中国古典文化。郑州汉服团体的负责人之一刘康宁告诉记者:“‘汉服复兴者’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2000余名‘袍子’参与其中,河南各个高校的汉服社团也有相当可观的‘袍子’,这些人正在影响更多人进入汉服圈。此外,还有以网络为纽带、以地区为单位活跃在汉服二手交易市场以及微博、QQ的汉服‘鱼塘’、组织和群体,数量也非常可观。”
汉服经济 美丽背后的代价
那么一套完整的看起来很美好的汉服,需要多少钱呢?
“一入汉服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在郑州读研且在汉服圈浸染多年购买汉服花了二十万元的桃夭告诉记者,汉服被人们戏称为“破产三姐妹”之一,目前的主要购买渠道是淘宝,方式主要为私人定制,所以其价格并不便宜。自己就是开启买买买模式之后,一不小心买多了,开启了汉服租赁模式,把对汉服的热爱变成了事业。
记者在淘宝几家比较知名的汉服老店查询得知,目前一整套服装的平均价位在2000元左右。就拿“菩提雪”来说,每年上新不超过5次,去年上新的雪月清商系列每套服装的价格在1700元左右,销量大概在5000套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号称汉服届LV的“明华堂”和“汉客丝路”所售服装价格基本在6000元左右。此外还有平价汉服,价位在几百元不等。
除了买衣服,配饰、首饰、妆造等都是不菲的开销。赋闲在家的信阳人王云女士时间比较空闲,因此爱起汉服格外“专心”,在与记者交谈中戏称自己“入坑连连跳”,买了汉服就开始各种“配置”升级,学做首饰入了“首饰坑”,报了个古典妆造班入了“妆造坑”,学古典乐器、古典舞、毛笔字等入了“兴趣班坑”,拍照入“拍照坑”,为了拍得更美入了“旅游坑”……
许昌汉服摄影梦小盒告诉记者:“汉服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她表示,自己以前开摄影工作室,现在已经改为汉服工作室,主营业务都是拍照,但是拍摄主题已经变成汉服,并且很多客户现在拍照点名要哪套汉服,形制、妆造、配饰等都有自己的要求,不再是以往千篇一律的“影楼风”,因此,自己也购置了不少汉服,还与正规的汉服租赁开展合作。
“汉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汉服经济圈消费的大门,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无限消费可能。”刘康宁说,“郑州目前已经有好几家汉服实体店,河南汉服市场虽然没有川渝地区大,但在中原几个省份里已经发展得相当可观,并且潜力十足。”

文化自信 汉服经济繁荣可期
“目前,汉服虽然偏小众,但正在向大众发展。”刘康宁表示,“目前汉服经济正处于卖方市场,好看的汉服靠抢已经成为很多资深‘袍子’买汉服的日常。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市民对文化追求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学生进入这个行业,从事与汉服相关的古典文化产品开发。”
“兴趣使然,一路走来,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汉客丝路”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做汉服十几年,其实最初是对中国传统纺织品感兴趣,买了几万块钱的图书资料做研究,发现以汉服作为传统纺织品的表现方式效果非常棒,从而进入了汉服制作领域。”
为弘扬传统文化之美,2018年共青团中央与B站携手发起“中国华服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曾发布:“中国华服日来袭,新时代,新华服,新青年。”2013年由方文山倡议发起的“西塘汉服文化周”,如今已经成为每年汉服届的盛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金山指出,汉服的兴起与当下人们追求文化自信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更多的年轻人非常积极充当“传统文化复兴者”这一角色,来体现自己对时代的引领价值,而部分外在体现就是汉服及其衍生经济的繁荣,“我在我们学校也经常看到穿汉服的学生,或许有一天中国的汉服会像日、韩的和服和韩服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
不过王金山强调,毕竟汉服穿着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大家量力购买,不要把爱好变成一种负担。此外,想进入汉服经济圈分一杯羹的要谨记,任何行业的盈利都是建立在深入研究与持久付出的基础上,不要盲目入圈。(图片由摄影师梦小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