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南阳市宛城区的红泥湾镇,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与强劲的产业动能,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该镇总面积 135.3 平方公里,辖 26 个行政村、1 个社区,总人口 8.3 万人,耕地面积 15.2 万亩,省道 S103、S333 穿境而过,毗邻南阳机场、高铁东站,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近年来,红泥湾镇党委、镇政府锚定发展转型目标,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就业增收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保障,让 8.3 万群众在家门口共享发展红利。
产业集群成势 筑牢富民根基
走进红泥湾镇产业园区,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艾草制品加工车间香气弥漫,预制菜生产基地冷链车有序进出…… 一幅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该镇紧扣“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深度挖掘资源潜力,现已构建起食品加工、艾草加工、建筑建材和装备制造四大特色产业体系,其中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核心引擎。
2024 年以来,该镇产业发展持续按下“加速键”,总投资 1.05 亿元的宛禾香二期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投资 6800 余万元的南阳国医大艾药业、1.26 亿元的速冻食品自动化生产线等 12 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在中医药产业领域,河南立康医药、河南倍益健等项目集群发展,形成 “研—产—销” 一体化产业链,推动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
就业岗位扩容 托起幸福生活
“现在在家门口的厂里上班,每月能拿 4000 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在承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村民刘大姐一边麻利地封装艾草足浴包,一边算起 “幸福账”。这是红泥湾镇群众 “离土不离乡” 就业的生动写照。
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红利持续释放。承善堂、国医大艾等艾草企业构建全产业链布局,带动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宛禾香食品二期项目投产后,日均用工超 420 人;移民村产业园的汇金食品年销售额达 3500 万元,成为周边村民稳定就业的“蓄水池”。
金牌服务赋能 政企携手前行
“从项目签约到投产,镇政府全程帮办,仅用 3 个月就完成厂房改造和设备安装。” 河南倍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红泥湾镇营商环境的温度。
该镇坚持“院墙内的事归企业,院墙外的事归政府”理念,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投入 1000 余万元完善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盘活闲置厂房降低企业入驻成本;推行包联企业制度,上门解决用工、审批等难题,帮助倍益健公司 3 天内招聘 600 名工人实现快速投产;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会,推动 “红产红用”“红产宛用”;开展普法宣传和消防演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的红泥湾镇,车间里机器轰鸣与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产业发展的“强引擎”正驱动乡村全面振兴驶向新航程。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农民正通过家门口的产业,编织着幸福生活的新图景。(李云娜 周迪 孙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