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8月31日,西平县出山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在课堂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的专题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研组长在活动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形式上的分组讨论,更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小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知识内化过程。然而,如何避免合作流于形式,真正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经过热烈讨论,教研组形成了以下共识:
1.科学分组,结构合理。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组4~6人,各有分工,人人有责。设置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等角色,定期轮换,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2.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如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解题策略的探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任务需清晰明确,让小组讨论有方向、有焦点。
3.时机恰当,时间充足。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如在重点难点处、思维碰撞处、创新探究处。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充分交流。
4.教师引导,适时介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扮演引导者、促进者角色,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点拨,但避免过度干预,保护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建立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机制,既关注小组整体成果,也注意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通过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反思与成长。
各年级备课组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享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案例。低年级组注重通过游戏化、操作性的任务培养合作意识;中年级组侧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合作方法;高年级组则鼓励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深化合作层次。
此次教研活动为新学期数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老师们纷纷表示,将把研讨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让小组合作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构建更加生动活泼、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
我们期待,通过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将成为我校数学课堂的亮丽风景,让每个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互动中获得成长!(冯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