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开封讯 全媒体记者 崔学风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实践中,儿童的成长与教育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这个暑期,开封市通许县厉庄乡云庄村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落实“七个一”重点任务,依托村级组织平台,创新打造“公益小课堂”,为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注入新活力,为基层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建阵地、添温度、打造童心向学的“静读空间”
为破解“孩子放假、家长上班”带来的看护空档期问题,云庄村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整合村室资源,打造出一个集学习、阅读、休息于一体的图书自习室。统一配备桌椅、照明、电扇等基础设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社会捐赠与集中采购,充实图书种类达900余册,覆盖语文、数学、文学、科普等多个类别。自习室实行暑期早晚双时段开放,由村干部、志愿者轮流值守,日均接待学生40余人次,真正让“村里的书屋”成为孩子们假期的精神驿站。
聚志愿、汇合力、撑起假期成长的“服务蓝天”
在教学辅导方面,云庄村坚持“本土化+志愿化”原则,充分挖掘返乡大学生资源,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微信群倡议和村干部联动,目前已吸纳8名大学生参与授课,专业涵盖中文、教育、外语等方向。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基础,科学设置语数英等基础巩固课程,同时加入绘画、书法等兴趣拓展内容,实现“谁擅长谁负责”。公益课堂每周开展4次集中授课,每次不少于90分钟,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也在与哥哥姐姐们的互动中收获温暖与信任。志愿者正在公益课堂上耐心辅导孩子完成暑期作业。课堂氛围温馨活跃,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被关心的温暖。
健机制、强保障、构建共建共享的“护学网络”
为保障课堂有序开展,云庄村建立“学生签到+课时登记+定期反馈”三项制度。志愿者每堂课统一填写记录卡,详细登记授课内容、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村“两委”每周召开碰头会,听取教学反馈,调整课表设置,优化教学节奏。同时,通过家长微信群提前发布课程安排,定期收集家长意见建议,推动形成“村组织主导、大学生主讲、家庭配合支持”的良性运转机制。截至目前,村内学生稳定参与,公益课堂日趋规范,家长满意度持续提升。云庄村组织召开公益小课堂工作推进会,村“两委”干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及相关负责同志围绕课堂课程设置、运行机制、服务保障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为儿童暑期关爱工作建言献策。
托童梦、聚民心、厚植乡村振兴的“希望土壤”
儿童是乡村的希望,教育是振兴的根基。云庄村以“公益小课堂”为切入点,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无处学、无人看”的现实问题,既延伸了公共服务触角,也丰富了乡村治理内涵,为乡村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通许县云庄村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拓展课程内容,强化心理关爱与安全教育,推动“云庄经验”在更多农村社区落地开花,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教育力量。
中原经济网开封频道,新闻热线:18803624444,投稿邮箱7872939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