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信阳讯 全媒体记者 吴彦飞
近年来,双椿铺镇紧抓信阳市“两茶一菜”四化工程机遇,积极对接林业部门的补贴政策,油茶产业从零散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一是“筑巢引凤”建基地。提前配套水电路、坑塘等基础设施、主动协调土地流转,再通过“招商大使”对接在外成功人士,吸引企业来镇里建规模化基地,既盘活闲置山地,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比如官庄油茶基地,规划初期整修了3条总长5公里的产业路,打造4口深水井,建设2个蓄水池,解决了水电路难题;同时安排2名镇干部专门协助企业做好土地流转,跟村民讲政策、算收益,顺利流转土地近万亩。2021年通过“招商大使”对接,成功吸引企业家王友超投资打造万亩油茶基地,不仅解决了荒草丛生、容易失火的问题,还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2023年通过镇政府牵头协调,推进顾畈村低效管理油茶基地承包给梅岭农业,秉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的理念,推动基地从分散化种植转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官庄及梅山油茶基地常年固定用工30多人,基本都是附近村的村民,月工资2800-3500元,年增收超2万元;农忙时比如采茶果、除草施肥等,每天用工能到400余人。
二是“科技赋能”提效益。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科技赋能:一方面争取上级油茶奖补项目,推进“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降本提效;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生物菌肥运用,还引入无人机喷施技术,破解传统种植痛点。比如在“水肥一体化”建设方面,把梅山油茶基地作为重点申报对象,2023年8月对接上级油茶奖补政策后,仅用1个月就完成150亩核心区建设,总投资60万元,配套了1635个灌溉喷头、1.6万米灌溉管,搭建起“水塘抽水—蓄水池存储—水泵站配兑—增压泵输送—手机遥控喷灌”的全链条智能系统。现在基地管理员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浇水施肥,不用再雇人满山跑,以前每亩地光水肥管理的人工成本要150元,现在只需要付点抽水电费,每亩能省130多元;而且系统能根据油茶树抽梢、挂果等不同生长阶段,精准调整水肥比例,去年夏天遭遇两个多月干旱,基地油茶林没出现大面积枯死,比普通种植的油茶林亩增产15%左右。关于生物菌肥运用,2023年,梅岭农业在顾畈、梅山两个油茶基地试点引入生物菌肥,通过无人机低空喷洒,将菌肥均匀洒在油茶树叶片和根部周围,不仅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降了一大截,以前每亩施传统化肥、有机肥要150元,现在用生物菌肥加无人机喷施,每亩只要18元,成本减少近90%;而且通过生物菌的作用,土壤变好,破解了油茶“大小年”问题,以前梅山基地好年份亩产青果能到900斤,差年份只有600斤,现在每年亩产都能稳定在850斤以上,还能逐年增产。
三是“三产融合”拓业态。主要是围绕油茶基地完善配套、植入文旅元素,把单一的种植基地变成“可看、可玩、可消费”的综合体,同时整合周边资源,拓展增收渠道。比如梅山村,2023年,通过项目倾斜,整修了从梅山脚下到村部1公里的产业路,打通交通脉络;在基地内建设旅游休闲区,打造农业观光景观;探索文旅融合路径,在梅山油茶基地打造文旅融合特色项目姓氏文化园,让单一产业基地焕发多元活力,如今,每逢假日,基地吸引众多游客露营观光,昔日沉寂的梅山村变得热闹非凡。还有官庄油茶基地,把它和旁边的万亩林果基地以及附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中药材基地进行整合,打造“双千双万产业园”,不断完善基地道路、休闲区域、停车场等配套功能,春天能赏花,夏天秋天能采摘,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中原经济网信阳频道,新闻热线:15503760000,投稿邮箱:1550376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