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南阳讯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显志 通讯员 张栋察
今年43岁的李新亮于2002年6月到方城县拐河镇黄土岗小学任教。20多年的风雨洗礼,悄然将他从意气风发的小伙变成两鬓渐生白发的中年人。
黄土岗小学位于拐河镇西北部,四周群山环抱,山路蜿蜒曲折,山坡重重阻隔。任教伊始,这里交通尚不便利,学校的教师大多年近花甲,即将退休。孩子们看到一位年轻教师的到来,欢呼雀跃。李新亮深知,在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背景下,乡村孩子对新知识、新课堂的渴望更为强烈。于是,初来乍到,他便决定在这里扎根。
2012年秋季学期,李新亮接任黄土岗小学校长。当时,学校教室是历经几十年风雨的老瓦房,课桌是破旧的木头长桌,黑板凹凸不平,教具学具匮乏,教室里没有电风扇,校园里没有井水,师资力量更是薄弱,仅有他和两名代课教师,在校生不足30人。为留住并发展生源,每天放学后,李新亮便踏上家访之路。每到一户有学生的家庭,他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一晚上要走访两三户。通过深入交流,他了解到家长们最迫切的愿望是学校中午能为学生提供一顿饭,这样他们白天就能腾出时间去工作。
为满足家长们的需求,李新亮亲自打扫屋子、垒砌锅台、购置厨具。准备就绪后,还差一名厨师。为了节省开支,他在授课之余,兼职当起了厨师。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便去街上赶集买菜。早上五点起床后,他择菜洗菜,赶在上午上课前备好食材,变着花样为学生们烹制营养健康的午餐。
2013年,天气大旱,学校井里干涸无水,为学生们做饭成了大难题。无奈之下,李新亮不得不跑到临近村庄挑水,一天来回好几趟,即便他的肩膀被扁担磨得红肿生疼。就这样,整整一个学期,他靠着挑水,保障了学生们的午餐供应。2014年底,学校安装了无塔供水设备,师生们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付出终有回报。2015年,黄土岗小学在校生猛增到150多人。教师的支持、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回归,都成为李新亮坚守山乡教书育人的强大精神动力。2018年,李新亮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李芳式好教师”。
中原经济网南阳频道,新闻热线:19137783097,投稿邮箱:hnjjb9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