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周口讯 全媒体记者 王士伟 通讯员 王红全 韩志刚 王松涛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群众的期盼。
2022年以来,川汇区创新推行“城区名校+新建学校、城区名校+薄弱学校、城区名校+农村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截至目前,川汇区已组建18个教育集团,涵盖6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3%,基本形成贯穿“幼小初”各学段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闫庄小学教育集团、六一路小学教育集团、建设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获评省级优质教育集团,颍河路学校教育集团获评市级优质教育集团,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走教”教师:从“学校人”到“集团人”
“说实在的,接到要去成员校任教的通知后,我心里确实有些忐忑。”六一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区的语文教师曾喜荣坦言,“既担心适应不了新的教学环境,也怕影响自己的专业发展。”然而,在六一路小学教育集团银珠路校区任教一年后,她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这段经历让我接触到了不同的学情,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看着银珠路校区迅速发展起来,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曾喜荣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这样的转变,正是川汇区推进集团化办学希望达到的效果。六一路小学始建于1965年,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一直是周口中心城区的名校。2022年,六一路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下设总校区、北校区(银珠路校区)、南校区(原六中)。总校区每年派遣不少于10名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不仅送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打破了教师发展的“天花板”。
第六幼儿园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园长姜艳丽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深刻理解:“我们建立‘师资库’,实行双向轮岗交流,目前参与交流的幼儿教师达30余人次。”
姜艳丽说,第六幼儿园教育集团还创新推出“共享教师”模式,让具有专长的幼儿教师在多个园区授课,尽可能发挥其专业价值。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农村学校。闫庄小学教育集团后王营校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长期缺乏体音美老师。体育教师宋维维的到来,彻底解决了甲骨文广播体操的教学难题。“我们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闫庄小学教育集团负责人李耀华说,体音美老师“走教”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也确保了农村学校能够开齐开足课程。
“集团化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川汇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理效明说,川汇区教育体育局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教学理念、管理经验、师资力量、教研成果共享,促进各校共同发展,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和而不同:从“标准谱”到“个性曲”
在第六幼儿园教育集团,“养正于苗,顺性而育”的办园理念在细节中处处体现。姜艳丽细致地阐释了这一理念的内涵:“‘养正于苗’源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指在儿童启蒙时期培养端正品性;‘顺性而育’则源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顺天致性’,强调遵循儿童天性。”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各分园办园特色鲜明:大庆路第一幼儿园园区推行“五育融合”课程,让孩子们在“小农夫种植”中体验劳动乐趣、在“周口文化探秘”中了解家乡文化;九幼园区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引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园区则构建“悦四季 共成长”生活化课程体系,创造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环境……“这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模式,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彰显了办园特色。”姜艳丽说。
特色发展的成效在四中教育集团同样显著。该集团建立“共性+个性”课程体系,统一研发《经典阅读读本》等校本课程,开展篮球、英语交际、趣味数学和阳光心理四大社团活动。各成员校还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拓展性课程。

令人振奋的是,四中教育集团银珠路校区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今年的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省长杯”比赛中获得季军,创下了该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如今,银珠路校区的女足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激励着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四中教育集团负责人尹宏彦说。
“以前总想着把孩子送进名校,现在发现家门口的学校一点儿也不差!”学生家长李伟说,他的孩子就在某教育集团成员校就读,“最让我惊喜的是,学校不仅教学质量过硬,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孩子现在学习兴趣浓厚,成绩稳定。”
机制创新:从“共同体”到“共生体”
改革离不开制度保障和创新举措。川汇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里不仅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先进教育集团,还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考核评价细则对各教育集团进行年度综合考评。
“我们制定了《周口市闫庄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奖励方案》,每学期对在推进集团化办学中表现突出的管理团队和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极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李耀华说。四中教育集团则通过成立集团校委会,统一管理各成员校。“我们制定了《周口四中教育集团章程》,统一制度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尹宏彦介绍,共同的校园文化,有效增强了各成员校教师对教育集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卓越四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创新举措激发办学活力。姜艳丽告诉记者:“近年来,第六幼儿园教育集团各园区保教质量更加均衡,薄弱园区保教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市级、区级骨干幼儿教师,赢得幼儿家长的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依托联合教研平台,集团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已有多项省级、市级、区级课题顺利结题,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二等奖。”
在师资培养方面,川汇区推出“名师夜校”品牌项目,每周二聘请知名专家开展“菜单式”培训,目前已举办102期,成效显著。针对新建学校,实行校长公开竞聘和教师公开招聘,并在教育体育系统实施名师培育工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水平。
优质均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漫步在川汇区各中小学校园里,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活力扑面而来。四中教育集团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发展有目共睹,2025年中考成绩喜人,各成员校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我们校区是一所新学校,第一年招生时只有1个班20多名学生。”四中教育集团银珠路校区一位教师回忆道。如今,该校区已发展至14个教学班700多名在校生,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文化小学原是一所薄弱学校,纳入闫庄小学教育集团后,在总校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软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25年,文化小学校区在校生有500多人,远超集团成立前的200多人,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现在,学生家长对文化小学校区的满意度持续提升,不少外流的学生也开始‘回流’。”李耀华说。
这样的蜕变故事在川汇区不断上演。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该区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帮带领跑”,六一路小学、闫庄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也得到有效化解。如今,川汇区的孩子们不再挤破头争抢名校的入学名额,因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实践证明,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理效明表示,川汇区教育体育局将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强与省内外名校对接合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需求,全力打造周口中心城区教育高地。
中原经济网周口频道,新闻热线:13526560068,投稿邮箱:hnjjbzk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