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妈妈食堂”温情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2025-10-23 16:09:03   来源:中原经济网

  中原经济网周口讯 全媒体记者 王士伟 通讯员 朱德歌

  从2024年2月开始,在周口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的食堂里,总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系着围裙,戴着口罩和帽子,在灶台前、洗碗池边忙碌。她们不是专业厨师,却用一双巧手和满满的爱心,为孩子们准备着日常餐食。她们就是校园食堂里的“妈妈帮工”。

  这些“妈妈帮工”多是学校周边社区的居民,其中一大部分是学生家长。她们原本是家庭中的“厨艺担当”,通过学校“优先聘用学生家长为后厨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进入学校餐厅后厨,将这份技能带到了校园。切菜、洗菜、分餐、清洁……她们承担着食堂最基础却也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位帮工王阿姨说:“在家给孩子做饭,在学校给更多孩子做饭,感觉特别踏实。”每天清晨6点,当校园还一片寂静,“妈妈帮工”们就已到岗。她们要协助厨师完成洗切配菜、检查食材新鲜度,还要亲自上手炒制、维护卫生环境等工作。开餐时,她们还迅速参与分餐,并留意孩子们的饮食偏好。“有些孩子挑食,我们会悄悄多打一勺他爱吃的菜,”朱阿姨笑道,“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妈妈帮工们还是孩子们的情感慰藉者。

  该校七年级学生徐欣雨说:“食堂阿姨总记得我不爱吃胡萝卜,会帮我挑出来。”这种细心的关照,让食堂有了“家”的温度。许多班主任反馈,自从“妈妈帮工”们加入后,孩子们挑食现象减少,就餐时间也变得轻松愉快。

  这份工作也带来新的挑战。“妈妈帮工”们需接受严格的食品安全培训,学习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取得健康证、卫生证等相应资质证明。41岁的李女士表示:“以前在家做饭随性,现在要按标准称盐量油,一开始不习惯,但想到对孩子们健康负责,就必须认真学。”对于学校而言,“妈妈帮工”们的加入不仅缓解了人手压力,更营造了温馨的饮食氛围。对于帮工自身来说,这份工作让她们在照顾家庭之余也获得了社会认同感。“看到孩子们吃得开心,比自己孩子考满分还高兴。”孙阿姨的话道出了许多妈妈帮工的心声。

  “妈妈帮工”,这个看似普通的群体,已成为川汇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温情纽带。她们用家常的细腻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也让食堂飘散出“妈妈的味道”。正如一位校长所说:“教育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蕴藏在一餐一饭之中。”

  在“校园餐”深化整治过程中,川汇区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膳食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创造条件动员家长以“主人翁”的角色深度融入到“校园餐”的各个环节。

  目前,“妈妈食堂”模式已在川汇区中小学中全面推广。全区19个有食堂的学校,已累计聘用128名学生家长入职后厨,占后厨总人数的42%。受益于此项措施的实行,从业家长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47条,其中45条已落地,不仅杜绝了校内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也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吃得更好更营养。

  中原经济网周口频道,新闻热线:13526560068,投稿邮箱:hnjjbzkxw@126.com

编辑:冯雅楠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