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民俗绘重阳 和美乡村谱新篇—西平县老王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

2025-10-29 21:13:09   来源:

  中原经济网驻马店讯(记者 杨晓 全媒体记者 冯占华通讯员 胡光焰)秋阳杲杲,桂香漫过青瓦白墙。10月29日,一场以“品重阳农耕民俗古韵,树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重阳”文化活动在西平县老王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耕民俗文化馆温情开展。作为全国分会场,这里没有生硬的“展板堆砌”,只有时光与场景的自然交织——民俗文化馆的展陈、农耕广场体验区的烟火、老物件的低语、新产业的脉动,共同织就一幅“传统有温度,新风有根脉”的和美乡村图景。

  步入场区,仿佛推开了一扇“时光之门”。民俗文化馆的物品展陈区是“仓廪知礼·移风易俗”主题的呈现。院子内,老手艺体验区已泛起热闹的涟漪。剃头匠王大爷握着推子,手法娴熟得像在抚弄岁月的琴弦;还有草编艺人李婶,细草在指缝间翻飞成花,欢声笑语撞碎了秋阳。

  农耕广场体验区的石臼、石磨静静伫立,却不再是沉默的老物件。村民李大爷握着石杵一下下研磨辣椒,制成香浓的辣椒酱;另一侧,特色小吃区蒸腾着热气,本地师傅正在现场制作焦馍、热豆腐、撒子等本地美食,香味飘满全场。

  若说农耕广场体验区是“乡愁的剧场”,农耕博物馆与民俗大讲堂则是“新风的实验室”。农耕博物馆内,太平车、龙骨水车、耧等农耕用具,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而目前的老王坡高标准农田不仅让亩产翻番,更让“科学种田不迷信”“勤劳致富不攀比”的新风尚扎根田间。

  民俗大讲堂里,剪纸、制作茱萸香包、制作中国结的非遗体验桌围满了人。剪纸艺人周奶奶正在剪“重阳寿桃”,剪刀游走间,红纸变作绽放的菊花、盘旋的凤凰。

  更动人的是艺术创作区的墨香。书法家挥毫泼墨,画家笔下是“田村一体共富裕”的田园图,这些作品是文化的传承,从不是束之高阁的坚守,而是融入日常的生长。

  活动的尾声,农特产品加工车间的大型农用机械设备,为这场文化盛宴写下最鲜活的注脚。红高粱酒的酿造流程、石磨面粉的制作过程、勾勒出“产文旅”融合的清晰路径。

  暮色渐染,秋风吹起茱萸香。这场重阳活动,没有刻意营造的“仪式感”,却处处是“活的文化”:老手艺在年轻人手中焕发新生,老习俗与新风尚温柔相遇,老产业因文化赋能更有温度。西平县老王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党委书记商忠显说:“我们不要‘一时热闹’,只要‘长久传承’——让农耕民俗成为乡风的根,让移风易俗成为振兴的魂。”

  未来,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民俗记忆的土地,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书写更温暖的振兴故事。(中原经济网驻马店频道新闻热线:13703713839,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

编辑:杨晓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