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李媛媛
炎炎夏天,大排档成为市民消暑休闲的热门场所。
城市的夏夜,霓虹闪烁,人头攒动,车水马龙。邀三五好友在大排档里喝着啤酒撸着串,好不惬意……伴随着盛夏的来临,挑动人们味觉的夜市大排档得到了久违的释放。
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大排档摊位发现,不少大排档正以更加灵活和健康的方式融入地摊经济,成为城市消费复苏中的重要力量。
郑州给大排档“定规矩”
大排档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钻空子、踢皮球等现象屡禁不止。
“昨天吃夜宵时,因吃了麻辣烫导致腹泻。”郑州市民李静告诉记者,大排档虽然好吃,但是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繁荣和发展城市地摊经济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经济下行激发经济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然而,如何才能净化夜市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打造良好的夜间环境,助力地摊经济的发展,郑州市对夜间经济区域实施全链条的服务和管理。
“我们加强了风险防控,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发挥快速、灵活、便捷的特点,对夜市食品原材料进行快检,第一时间准确掌握食品质量的相关数据,科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上述相关负责人说,同时,畅通维权渠道,健全完善“12315”举报投诉办理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接报,及时受理、解决消费者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答复。
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推动夜市食品安全卫生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近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召开占道经营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规划指定摊点,指定区域外经营的摊点将被取缔。
此举让不少市民觉得既安全又暖心。“除了城管部门加强对夜市大排档的行政执法指导帮助,环卫部门也将加强清扫保洁力度。”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排档也需要“数字化”
如何既让大排档为市民提供“深夜食堂”的便利,又能够解决大排档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此,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樊胜武表示,地摊经济作为特殊时期恢复经济的一种方式,虽然对其管控力度应更加人性化,但对于店外经营也需要制订一个准入门槛。
“很多大排档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卫生问题。”樊胜武说,摊主必须严格把控食材来源和注意店外卫生问题,无论是店内还是店外经营,最关键的还是要遵守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环境和店外摊点协调发展。
据了解,6月19日,汝州市政府和阿里1688合作,利用工厂直供的新批发能力,打造的全国首个数字化“便民夜市”开市。其中每个摊位都有一个“经营码”,扫一扫便能看到摊主的信息。
“此次推出数字化‘便民夜市’主要是针对夜市经济管理难、货源安全监管难等问题。”汝州市市长刘鹏说,在管理上,阿里巴巴集团和汝州市政府、汝州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开发了便民夜市经营码,解决了整体管理问题,“有了经营码之后,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直接扫码查看店主的经营情况,也可以对店主评分、对店主投诉,还可以看到整体商品的描述以及线上资源保障。经营码上线后会联通所有的交易链条,真正做到便民信息一览无余。
阿里巴巴技术专家也表示,大排档摊主也需要通过“一店一码”进行数字化管理,“经营码”可以提供打卡签到、经营评分、服务监督等数字化工具,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线上投诉和监督,也方便了政府部门统一管理。
数字化引领,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正成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从田间到餐桌漫长的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带来食品安全风险等问题。
近年来,大排档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小摊贩的自身健康状况难以保障,有的大排档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一些不合格的餐具或来不及彻底消毒又重复使用餐具,这都是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余江波表示,食品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一种食品只要追根溯源,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每个元素都弄清楚,然后用计算机去管理整个过程,就没有理由做不好安全问题。”
余江波说,只有依托互联网、采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食品的整个运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把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心、放心。对于大排档,应将大排档与数字化相结合,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透明化。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胡锦光看来,做好大排档的食品安全,必须坚持社会共治,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自查制度。当经营者不能自律保障食品安全时,要实行严厉监管。
“当然,眼下也需要相关企业和大排档经营者抓紧推出更便民、更亲民的智能化产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余江波说,“这样才能践行党和国家食品安全发展的号召,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