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联村共建”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范长坡 艾向华
11月15日,在叶县田庄乡东李村大棚红薯种植基地里,一簇簇红薯苗从整齐划一的田垄伸展开来,生机盎然。“这是我们的村集体项目,每亩地最少能产2500公斤,每年可种植两茬,按市场价两块钱一斤算的话,每个大棚能收入2万元。”基地负责人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乡以联村共建为抓手,积极实施“红鹰创业工程”,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为衔接乡村振兴开了个好头。
建立联合党支部,村村联建共发展。2019年8月,叶县第一个联合党总支——中共田庄乡东李联合党总支部委员会成立。目前,全乡共成立东李、武楼、康台、张林庄、尤潦、柏树李、三官庙、邵奉街八个联合党总支部,实现了28个村全覆盖。八个联合党总支按照叶县县委要求,认真开展了“五帮五带”活动(即帮规划,带思路;帮党建,带队伍;帮项目,带产业;帮增收,带民富;帮稳定,带和谐)。在联合党总支的引领下,“弱村”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党建工作加强了、制度规范了、乡风文明了,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乡集体经济流转土地总面积超1.3万亩。
坚持引凤还巢,村企联建助发展。为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田庄乡实施“引凤还巢,借梯上楼”工程,努力打好“亲情牌”,优良回乡创业“环境牌”,借每年重大节日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探亲之机,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召集他们共商家乡发展大计。乡党委政府适时出台了《鼓励各界人士回乡创业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成功人士同村集体合作社合作,对有意向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机制。
推进红鹰创业,党基联建融发展。该乡积极建设乡红鹰创业工程孵化中心,搭建以乡党委书记为施工队长,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才为主体的“一长四员”组织体系,推进“孵化中心+示范基地”建设,以饲草玉米、强筋小麦、无公害蔬菜、高油酸花生、优质红薯、芦笋种植和肉羊育肥为发展载体,实施订单农业、土地托管、工商资本合作三大发展模式,建设东李、武楼等八大示范基地,依托八个联合党总支,实现了联合党总支和示范基地有机融合,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强村”的示范帮带作用进一步扩大。
保障脱贫就业,联村共建促脱贫。结合该乡武楼村高油酸花生种植,东李村蔬菜大棚,康台村中草药种植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乡实现120余名贫困群众到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务工,23名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面对因疫情外出务工困难的情况,该乡采取领导班子成员分包责任制,引导乡域内20家企业复工复产,共提供岗位520余个。同时,乡政府先后组织34趟次免费专车,输送务工人员582人(其中12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该乡还积极与村集体经济联建企业协调,就近开发务工岗位,实现未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全部就近务工。
在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推动下,田庄乡28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20个,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有10个,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个。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