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奋力谱写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新篇章

2024-03-28 15:27:56   来源:河南经济报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义马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并进,2022年3月11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命名义马市为省级生态县(市),目前已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天香义马 赵韶伟 摄

  划定“三条线”,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为了守护绿水青山,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义马市划定了完善制度保障线、绘好生态红线、强化监督高压线“三条线”,健全该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

  完善制度保障线。义马市编制实施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成为三门峡市第二个启动编制并实施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的县市。

  绘好生态红线。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编制《义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强化监督高压线。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市直相关部门和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与各相关成员单位签订年度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加大环保工作考核力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各领域环保任务落实。

  打好“三场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抬头看见天空蓝,放眼望见生态绿,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这与义马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是分不开的。

  打好蓝天保卫战。该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整治工业污染源,控制扬尘,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1年成功命名入选“中国天然氧吧城市”。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8.6%。

  打好碧水保卫战。该市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探索“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协作机制,扎实推进河库违法建设整治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强化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实效,2023年,涧河石佛出境水质稳定达标率100%。

  打好净土保卫战。该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37.9%。

  落实“三举措”,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义马市积极落实三项举措。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该市完善《义马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发展规划(2022-2035)》,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项目。同时,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通过关闭部分矿山、化解煤炭落后产能,确保矿山生态良性循环。

  发展壮大绿色产业集群。该市围绕乡村绿色经济做大绿色产业,打造了以付村花椒、石门杂粮、凤凰山大樱桃、程村葡萄、廿铺白玉蜗牛特色养殖等为代表的众多特色产业品牌,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做足“生态+旅游”文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吸引外地游客。

  强化制度创新。该市推广环保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生态文明联动执法机制和环境监管执法,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同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引导群众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强化项目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面貌

  近年来,义马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申报生态环保类项目。

  该市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将昔日废弃北露天矿坑“变废为宝”,进一步优化北露天矿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解决空间布局散乱、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形成土地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义马矿山保护利用新格局。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后,可为义马市恢复可利用林地156.67公顷、草地20公顷,综合提升城市绿地面积206.67公顷,促进区域内生态系统平衡协调,持续改善义马市生态环境。

  此外,投资8957.47万元的义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新谋划的总投资5971.42万元的第一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水质提升及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有效改善涧河景观用水和河道生态补水水质……

  建设“无废城市”,守护能化新城

  2022年4月,三门峡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在此契机下,义马市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弃物管理,大力发展粉煤灰、电石渣、矿山煤矸石等固体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为突出点,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聚焦绿色生产,抓好固废、危废减量化和规范管理。该市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强化废水分质分流处理,减少污泥产生,进而逐步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重点培育开祥化工、河南宝宜建材两家国家级绿色示范企业,逐步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化工园区“无废化”。全市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聚焦绿色农业,抓好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该市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广减量施肥技术,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减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辖区11家规模以上养殖场配套设施率100%,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率94%。

  聚焦绿色建筑,抓好建筑垃圾规范化利用。为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该市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冬季清洁取暖、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大力推动现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提倡绿色构造、绿色施工、绿色装修等。目前,全市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建设比例100%,综合节能达30%以上。

  聚焦绿色生活,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必答题”。该市坚持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绿色生活的重要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防止污染、根治污染,着力改善生活环境,积极倡导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此外,义马市还推进源头减量,以治理快递、礼品等领域过度包装为抓手,全面推进“限塑令”和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包装。目前,全市各大商超、快递网点等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50%以上。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规避混装混运原则,共建有垃圾分类新时尚体验馆1座、阳光回收屋两座、积分兑换超市3座,23个试点小区、18座学校购置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100座。目前,义马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9%,计划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现全域覆盖。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对文化多彩、物质充盈的向往,更希望拥有一个永续发展、泽被子孙的美好宜居环境。义马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义马。(孙亚平 高波)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