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高位嫁接 “老产业”竞逐“新赛道”

2024-04-07 16:06:27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5G+智慧农业”,农民种地用“数据”说话,用手机即可实现灌溉施肥;邮件智能分拣,提高了分派效率,缩短了邮件滞留时间,实现了快速中转……当传统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优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迎来第二春。

  提质换“新”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3月30日,在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成方连片的麦田中,麦苗翠绿茁壮,长势喜人。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要用‘数据’说话。”种了几十年地的村民沈双义对农业新科技赞叹不已。他所种的农田已实现“5G+智慧农业”全覆盖,可以对田间小麦的虫情、苗情、墒情进行识别监测,经大数据分析后,及时为农作物的打药、施肥、灌溉提供科学指导。

  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智能灭虫灯、采摘机器人、流水包装机械臂等的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种地负担,农民通过手机便可打理田间的一切。“数智”赋能农耕,为农业产业发展增添新科技、赋予新动力。

  河南传统产业占比大,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重塑后的“老产业”竞逐“新赛道”,对河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河南实现换道领跑战略的必然选择。”省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陶宏展认为,作为“十大战略”之一的换道领跑战略,提出“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既要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延伸,实现传统产业技术跃迁,又需要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让传统产业实现优势再造。

  陶宏展表示,唯有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产业链加速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唯有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换“新”,实现“高位嫁接”、换道领跑。

  换道领跑 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4月2日,在汝州郑铁三佳道岔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产品进行试安装,检查是否符合标准,无误后装车发货。

  今年以来,汝州郑铁三佳道岔有限公司的产品凭借硬实力“破圈”“出海”,他们与奥地利奥钢联合作生产的有轨电车道岔项目已经交付安装完毕,并取得了订单方的一致好评。同样,他们在铁路轨枕、道岔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异常显著,产品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

  “传统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与时俱进,我们与外资企业合作,不光在焊接技术、设计支撑等方面有所提高,新上的数控加工中心和智能化设备在生产工艺上也得到了创新发展。”该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王永利介绍,工艺创新后,企业不光节省了成本,生产效率还得到了大幅提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要将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相反,传统产业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钢铁、服装、家电等传统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贡献显著。”陶宏展表示,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赢得竞争主动权,构筑河南竞争新优势,不仅要依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来引领,更要依靠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来推动。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认为,河南要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历史机遇,用好“因地制宜”这一方法论,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认真盘点现有“家底”,持续强化创新引领,突出换道领跑,坚持“弯道超车”,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新赛道。

  以变求新 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铝基材料是河南的优势产业,也是人们印象里的“传统”产业。过去,三门峡只能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等初级产品,在宝武铝业的引领下,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了从铝原材料向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的飞跃,生产的铝合金板带、动力电池配套、汽车板材、航空板材等大受市场欢迎,部分产品还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是河南经济的基本盘,以变求“新”的河南企业家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跨界创新、颠覆模式“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

  截至目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万家,协同高效创新局面初步形成。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67亿元,再创新高。数智赋能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

  “以钢铁行业为例,用好‘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资料,加强数字孪生技术的运用,对生产全流程进行仿真和优化,将工业云大数据分析和‘5G+工业物联网’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产品从设计、选材、生产到交货的全流程数字化。”陶宏展说,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归根结底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利用“大数据”、数字技术实现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站在新起点,拥抱新质生产力,我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必将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