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积极参与改革创新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2024-04-07 11:09:01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来建波 张艳萍

  为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创优,加快完善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党建+社会救助”模式为引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543”社会救助新模式:“5”即“5”破解,破解乡、村两级低保审批权责不一致、破解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不足、破解救助对象精准识别难、破解申请低保难、破解户籍“壁垒”。“4”即“4”主动,建立主动分包机制、建立低收入数据主动比对机制、建立主动告知机制、建立困难家庭主动监测预警机制,做到“数据跑腿”和“人工走访”相结合,做好全过程救助管理。“3”即“3”注重,注重分析研判关键点、注重抓准核对时间点、注重数据比对支撑点,抓住三个重点,做到“一月三核”甚至“一月多核”,积极开展数据比对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资金精准、管理精准,全面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切实筑牢社会救助“兜底网”,从根本上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印发工作方案。该区及时出台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印发“543”社会救助新模式实施方案,以“党建+社会救助”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543”工作模式,以“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为方向,实施“五破解”方法,创新“四主动”机制、打造“三注重”模式,筑牢社会救助“兜底网”,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创新。

  加强宣传引导。《经开区“四主动”织密社会救助兜底网》《河南濮阳经开区“543”工作法提升社会救助时效与精准度》《河南濮阳经开区:创新“543”工作模式 深化社会救助改革》相继在媒体刊发,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报道,提高工作的知晓度,推动此项工作走深走实。

  真抓实干出实绩。2023年以来,经开区随着“543”社会救助工作法不断推进,通过线上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81人纳入低保、56人纳入特困;通过线下入户核查,新增低保98户228人,特困49户52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新增296人、续发70人,临时救助97人;通过分类预警入户核查1104户,明确“红、橙、黄、蓝”困境家庭,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提供“一户一策”救助方案,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

  “543”工作法有效助推了经开区社会救助工作做到线上大数据和线下“铁脚板”全过程管理,切实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落到了实处,兜牢了经开区民生保障底线。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