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加速梦想照进现实

2024-04-13 11:22:5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百强 李媛媛

  在郑州郑东新区,APUS(阿帕斯)大模型积极参与河南数字化建设,通过项目为河南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在鹤壁卫星产业园,这里生产的数据方舱产品不仅具备自组网、卫星通信等功能,还可以在卫星遥感、智慧工地、智慧农业、应急救援及水污染监测等多领域应用……

  如今,随着我省对未来产业的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那些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科幻”名词背后的未来,正逐渐照进现实。

  加强前瞻布局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

  4月9日,在离郑州东站不远的中原量子谷创新基地项目建设正“踏春提速”中。记者了解到,中原量子谷是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的首个重大项目,聚焦量子科技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集聚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和孵化科技型企业,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带动千亿级量子科技、光芯片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支撑。

  “从去年8月份启动建设到现在,半年多时间,中原量子谷一期项目A、B两栋建筑已投入使用,入驻有墨子实验室、省科学院相关研发实体、量子云算力平台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团队二三十个。”中原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凯介绍。

  推进布局前沿技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一直以来,我省培育未来产业的动作不断加快。

  在中牟县,中核集团智能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建设正酣;在郑州高新区,“国内虚拟仿真教培第一股”捷安高科用虚拟现实、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软硬件、制定规范、拓展应用领域,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体验……

  为了加快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去年,我省出台的《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强化关键技术储备与攻坚,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发展格局不断洗牌的大环境下,未来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河南‘优势再造’‘换道领跑’的必然选择。”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赵祯煜表示,我省把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摆在突出位置,以产业向“新”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科技创新成为“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初一公里”。

  4月10日,走进位于新乡氢能产业园的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新乡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电堆装配产线进行生产前的运行调试,产线同时装配双极板和膜电极,组合成单池,多片堆叠后形成电堆。

  “装配过程中,这些机械臂抓取物料后,通过自动纠偏和真空吸附功能,将物料精准放置在指定位置,实现高精密定位。”产线设计负责人、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力说,未来,将继续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革新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过去一年,我省创新能力实现了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4%,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9%,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已然形成。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使之成为‘最大增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正催生强大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全省经济发展的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人工智能向“未来”集聚

  发展未来产业,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赋能。

  智慧高速、防溺水预警、AI质检解决方案……这些AI应用场景背后,靠的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挥的超强算力。

  4月11日,走进郑州高新区,只见干净整洁的道路上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据了解,高新区内道路上的摄像头接入了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构建的国内首个基于超算的大规模视频解析平台,成为聪明且勤勉的“城市之眼”。

  “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安全问题,这些摄像头都可以拍摄下来,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险情判断。”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主任郭恒亮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有不明的烟雾或火苗出现,它们也会根据情况紧急通知消防部门。

  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一个模型、一种算法,经过长期的模型优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为城管、公安、交通、住建、应急、环保等多部门提供越来越周到的菜单式应用服务。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已服务3700多个用户,算力利用率和服务能力在国内同类平台中表现抢眼。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算力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3月15日,省发改委公布《2024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实施数字产业提质行动、建设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并推进“一朵云”“一张网”“一道墙”建设。

  “今年,我省将建好更多‘神算子’,打造国家‘东数西算’非枢纽节点示范。”省工信厅大数据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构筑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