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24-04-15 14:55:41   来源:河南经济报

  ■郏县第六实验中学 王丽娜

  摘要:生命教育是实施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纵深推进,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漠视甚至践踏生命的现象。具有“立德树人”初心和使命的学校教育便被赋予更为广阔且更加急迫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富有正能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生命教育;有效;方法途径

  近年来,生命教育伴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与心理塑造的重要时期,是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提上议事日程,不但是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是对自我生命价值与人生观念的引领和提升。

  我们主要从三大方面入手,让生命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坚持以人的生命为主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动,张扬学生生命的个性,珍惜、尊重、欣赏生命,让学生洋溢积极、乐观、向上的青春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初心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展示,更易于转变学生对待生活和对待他人的意念,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发现生命的可贵,更能寻找生活的美好,从而享受生命的馈赠,形成健全的价值观。

  备课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生命教育于教学之中。

  注重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如在教学杨绛的《老王》一文时,首先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哭泣的老人、四个盲人搀扶过马路,让学生设身处地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没有或很少有生活保障,被人们称为弱势群体。这种形式的教学较之于文字的平铺直叙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切身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与“老王”的身份差异,带着“大作家何以关注小人物”的疑惑和对“老王”的猜测读文章。同时,带领学生贴近文本、深入文本,体会“老王”的善良及作者的善良,并升华为超越自我苦难的意识,表达对他人苦难的郑重关切。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小家,班主任是一家之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平等、关爱、尊重每个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有归属感。

  首先,班主任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等主题班会活动;根据同学间课间追逐打闹、私自携带刀具等现象开展“校园安全无小事”“消防安全教育”等主题班会活动。新学期开学,通过举行“心系责任 放飞梦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并把理想和责任紧密结合,让学生意识到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活出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就逃避推脱,不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的现象,组织开展“善待挫折 磨炼自己”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做生活的强者;针对学生玩手机“泛滥成灾”的现象,开展“手机利弊谈”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教育。

  在专题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心理咨询室建设

  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并聘任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师。

  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制定心理咨询室建设规划,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建立心理健康个人档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并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进行个案教育、测试和矫治。

  社团活动

  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真正让有兴趣特长的同学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本校将德育与社团活动结合形成特色发展之路,开设了各具特点的朗读、书法、美术等11个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以德育感化学生,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让有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收获快乐与自信。

  经过以上努力,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善待自然,呈现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如此,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珍视生命,还能做到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有助于学生实现精神自由、个性飞扬,感受生命力量的存在,更加自信、自觉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生活。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