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钥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大门

2024-04-18 09:53:5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种出”纳米金刚石,让最坚硬的材料有了高弹性,既可做生物皮肤,又可应用于下一代芯片;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孵化出全球第一家固氮纳米酶产业化公司,即将通过全球独有的核心技术路线实现工业化制备固氮纳米酶;郑州大学团队与多家高校、企业和医院等携手,通过“医工交叉”协同攻关,为心电监测服务赋予“智慧”内核……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点燃创新平台引擎,汇聚澎湃动能。

  创新体系建设量质齐升

  11项眼科系列成果转化落地、6个成果转化项目发布、中原医学科学城落地4家企业……4月15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举行的“聚焦成果转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三批成果转化发布会举行。

  “我们实验室积极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纳米酶原创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及产业化应用,孵化出全球第一家固氮纳米酶产业化公司,即将通过全球独有的核心技术路线实现工业化制备固氮纳米酶。”中原纳米酶实验室负责人阎锡蕴介绍,作为颠覆性技术变革的代表性成果,纳米酶产业将成为解决我国在纳米生物学领域“卡脖子”问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中原纳米酶实验室还与郑州中钼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固氮纳米酶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应用,为中原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河南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截至目前,河南共批复建设了省实验室20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省产业研究院40家、省中试基地50家、创新联合体28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2家。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已经形成,创新体系建设量质齐升。

  激发全省经济发展动能

  立足高新区、覆盖郑州、辐射全省、服务海外,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4月15日,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与河南八六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华为(郑州高新区)开发者创新中心,在郑州高新区正式揭牌。

  作为全国首个华为和地方企业合作的试点城市级开发者创新中心项目,华为(郑州高新区)开发者创新中心是集产业赋能、生态协同、产教融合于一体的开放创新平台,旨在建立本地化的赋能底座、人才梯队和创新生态,从而助力更多郑州高新区优质企业从“郑州高新产品”向“郑州品牌”转型。

  “大投入”带动“大产出”。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使研发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33.8亿元,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长81.6%,创同期历史新高。”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何守法说。

  “十四五”初期,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84.5亿元,2022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2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2023年达1367亿元。近年来,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不断攀升,上升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创新能力实现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4%,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9%。创新驱动的能量,在产业发展数据中充分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增长10.9%,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6%。科技创新正催生强大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全省经济发展的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对于河南来说,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激活现代产业体系‘最大动量’、激发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表示。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要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位居全国中游,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匹配。”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文莉认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创新驱动,补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做强“两城一谷”科技创新大格局,做优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大力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营造支持创新的一流生态。河南省科学院执行院长宋克兴表示,实施“十大战略”以来,河南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下一步,应聚焦优势领域,以加快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作为重点主攻方向,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

  王文莉认为,要实现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应引进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工厂,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集成电路、传感器、关键软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尽快形成前沿技术新优势,为打造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王文莉表示,创新型人才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我省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既要引进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也要培养造就一批“大国工匠”型高技能人才,还要培养一支敢闯、敢干、敢首创的企业家人才队伍。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