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激活乡贤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4-25 14:41:07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冯艳华

  4月24日,记者走进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一幅乡村和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雕刻精美的仿古牌坊巍然耸立、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现代化的小洋楼绿树萦绕、优雅别致的咖啡屋时尚典雅、标准化的产业基地产销两旺……

  “这几年多亏了应喜民,他给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不仅捐钱修路、立牌楼、装路灯,每年还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养老金,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手帮一把……”说起村里的乡贤应喜民,村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据了解,应喜民是土生土长的老应人,如今是山东应生集团的“当家人”。应喜民走出去了,但他从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老应村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只要家乡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近年来,老应村深入挖掘乡贤资源,探索实践“乡贤+”新模式,不断做活“承先贤、引今贤、育新贤”文章,着力把乡贤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引导100多名乡贤由“东南飞”到“凤还巢”,让乡贤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力军。

  搭平台,百贤群集。老应村搭建回乡创业平台,对于有返乡创业想法的乡贤,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对接,帮助其解决回乡创业难题,已先后吸引13名乡贤回乡创业,为推动“五星”支部创建提供了新动能。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以现有“双绑”机制为依托,以老应村粮食烘储基地为基础,探索构建“乡贤+产业+农户”的共享模式,建设拥有收购、烘干、加工、成品完整产业链的小麦加工项目,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平均增收30万元,推动“乡贤优势”转化为“乡贤经济”。搭建服务激励平台,完善宣传推介机制,积极表彰“优秀乡贤”,营造尊重乡贤、热爱乡贤的浓厚氛围。

  凤还巢,百贤聚力。老应村建立乡贤人才库,搭建乡贤回归平台,做到乡贤人才“村里引、村里聚、村里用”,截至目前,已吸纳了多个领域的89名乡贤;打造集对外交流、会客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乡贤会客厅”,不断叫响乡贤文化品牌。成立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乡贤自身资源优势,建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纠纷处理“调解员”、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等,定期开展各类活动,为家乡发展“把脉开方”。培育乡贤新力量,积极开展“学乡贤、作贡献”活动,多途径加入乡贤文化元素,充分发挥乡贤引领作用,鼓励更多优秀年轻人“回村”汲取养分。

  结硕果,百贤星耀。老应村通过上级拨一点、集体担一点、乡贤投一点的集资模式,累计投资380万元建成19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500平方米的烘储物流基地各1个,基本实现“收、烘、储、运”等一体化运营,为附近村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9个、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27万元。由村集体和乡贤共同出资为全村硬化道路1.2万平方米,种植乔木3.5万余棵,新增景观绿化面积22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400余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立党员联户机制,发挥乡贤矛盾调解队伍作用,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乡贤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资源,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健全机制、擦亮品牌,激活乡贤文化、用好乡贤力量,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更富足。”老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应朋伟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