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庄宣 文/图
村民在艾草加工厂加工艾制品
山里春日迟,过了谷雨,宜阳县董王庄乡艾田里,村民们忙着机耕补种艾根,乔庄村艾草种植大户乔红立说:“今年,我家艾草种植面积扩展到35亩,第一茬鲜艾叶有望端午节前收割,预计可带来10万元毛收入。”
曾经不起眼的“小野草”变身俏销的“珍宝”,曾经瘠薄的土地,孕育出特色产业,这条披荆斩棘蹚出来的振兴路子,董王庄乡走了9年。
董王庄乡海拔高、降水充分、昼夜温差大,本地生长的野艾草植株大、叶片嫩、香味浓,曾有村民自己上山收割,出售给药材商,运往外地再进行深加工。为了把野艾草变成规模连片种植、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宝”,董王庄乡积极行动,说干就干,先后9次组织乡村干部、有意向发展艾草种植的农户,到南阳、湖北蕲春等地实地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同时,通过奖励、补助等相关政策,解决群众前期种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给大伙儿吃下“定心丸”。
特色种植产业不能单打独斗,还得抱团发展。全乡20个村全部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与宜阳县金艾农业种植合作社等乡级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新鲜艾草集中深加工后再对外销售,极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要想产业旺,链条得拉长。董王庄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从发展艾草种植产业之初,乡里便萌生了成立自己的艾草加工企业的想法,利用省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资金,加之吸收4个村的扶持集体产业发展扶贫资金,成立了洛阳天之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吸纳、消化全乡乃至周边乡镇的鲜艾,艾草从田间到车间,从鲜叶变产品,种植、收购、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环环相扣,基本实现一站式生产,打造全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董王庄乡种植艾草面积1.8万亩,年产艾草2万吨左右,发展艾草收购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艾草8000余吨,年产值1.4亿元,把小艾草逐渐做成特色大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宜阳县,越来越多的乡村循着药香,开出“良方”,将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敞亮,艾叶、丹参、菊花、皂角入选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道地药材名录,香鹿山镇荣获中国“中医农业之乡”,赵保镇、董王庄乡、白杨镇入选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强镇……近年来,宜阳县将六大特色种植业优化为“双椒一药”,以益民控股、红日药业为龙头,以宜阳双椒融合产业园和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带动双椒、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万亩,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新路子。
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00余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9万亩,年产量2.3万吨,产值4.5亿元,为“宜居宜业、富强宜阳”出彩长卷增添一抹浓浓绿意、一缕幽幽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