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风吹春茶绿 拂动百业兴

2024-04-29 09:23:2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春茶吐新绿,茶香氤氲绕。眼下,信阳市浉河区茶园满目青翠,茶香四溢。当和煦的晨光透过柔嫩的芽叶,茶农们纷纷戴上草帽、背上茶篓,抢抓农时,采摘春茶。

  浉河区环湖路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除了买卖茶叶的茶农茶商,来自各地的游客也因茶而来,共赴新一年的春茶之约。

  沿环湖路深入南湾湖畔上游,这里坐落着素有“茶王之乡”美誉的浉河港镇。绵绵茶山间,滋养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新茶村。自春茶开采以来,不少游客不远千里前来品信阳毛尖、尝信阳美食、观茶乡景致。

  春风有信,茶乡有约。昨日,文新茶村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自今年春茶开采以来,茶村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特别是4月6日,我们更是创下日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的最高纪录。”

  文新茶村是浉河区培育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的一个缩影。作为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核心区,浉河区放大茶产业特色优势,变传统的种茶卖茶为观茶品茶,拓展茶旅一、二、三产业链条,以茶产业为支撑,导入“小而美”产业,以“一叶之轻”撬动了一条茶旅一体、城乡互动、多业融合、全员参与的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最美公路”涵养文旅产业新生态。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贯通信阳毛尖主产区70%的区域,覆盖核心产区“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山头”,沿线茶农户年均收入达15万元。绿道两侧,依据山势、湖景,创新多元文旅消费场景,新增茶庄园11个、露营基地5个、旅游研学线路5条、农家特色餐饮70家,形成“半小时美好生活圈”,实现了70%沿线群众依靠旅游、特色餐饮、茶产业等致富。

  “茶乡茶宿”绘出文旅产业新图景。浉河区不断丰富茶旅业态,打造多元文旅融合场景,实施大别山百家主题民宿示范工程,依托茶园、茶山和茶人,形成“民宿+茶园+休闲+购物+信阳养生菜”融合发展模式,全面塑造“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

  “一叶毛尖”发掘文旅产业新内涵。茶山脚下的非遗画卷正徐徐展开,2022年8月,浉河区成功入选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名单。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其中。

  民以茶富,区以茶名。近年来,浉河区坚持茶文化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打造“茶旅融合”文化品牌,充分展现“百里茶廊、千峰竞秀、万顷茶海”的独特美景。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累计实现接待旅游人数518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8.45亿元。

  目前,浉河区有茶园63.5万亩,2023年全区茶叶产量5.7万吨,涉茶综合产值117亿元,新近获得“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2023年度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全国红茶重点产区”等荣誉称号。在浉河区,信阳毛尖成就了“点绿成金”的产业传奇,不断续写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李亚云)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