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丁光展 王盾 通讯员 杜怡彤
近日,记者走进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王镇后地村,感受到“好山好水好空气”,成片的古枣林、整洁的村道、随处可见的绿化交相辉映。昔日那些杂乱无章、陈旧泛黄的个人自建房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些无人居住的闲置房屋经过整体提质改造后旧貌换新颜,成为一间间别具特色的民宿,赋予其新功能,让其重获新生,释放文旅经济新活力,不仅展现出了和美乡村新风貌,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周末、节假日到乡村感受大自然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短期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一个惬意、舒适的短住房屋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王镇后地村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处,是“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川塬古枣林的核心区域、每年冬季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白天鹅所选的迁徙地、武则天行宫遗址的所处地、万里黄河在此拐弯而形成的半岛村庄,成为乡村康养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大王镇乘乡村振兴之风,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对村内空闲房屋进行集中登记,由各村村委会统筹管理,发展短住房屋、农家乐、游乐园、农产品庄园等旅游产业,大力建设美丽新乡村,探索乡村旅游业发展新路径,“民宿+农家乐”模式在大王镇落地开花。
“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道路宽敞干净,房屋整齐靓丽,返乡创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后地村妇联主任焦巧燕介绍说,“最开始只有三五户愿意把房间短租,后来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思想进步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现在已经有二三十户村民参与进来,越来越多农房被盘活利用,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
截至目前,后地村共有民宿、农家乐30余家,共80余间房间可供出租,平均每户年租金收益可达万元,老百姓的收入较之前有了大幅提高,以前空着的房屋现在都利用了起来,村里的烟火气更足了。
与此同时,大王镇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吸引“原住民”回村,吸纳“新村民”入住,实现了“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种、产业有人做、消费有人来”的目标。村民们不仅通过出租房屋、土地获取实际收益,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