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
杨花落尽子规啼,谷雨时节祭仓颉。4月17日,河南省南乐县第二届仓颉文化宣传周文艺汇演活动启动。据介绍,南乐县是传说中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的地方。位于南乐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梁村乡史官村,有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的仓颉陵墓和庙宇,地下是仰韶、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是中华五千年之根基。同日,河南省的开封市、陕西省白水县等地也以不同形式祭仓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三座馆舍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大楼的主要出口处东侧铜门上,镶嵌着12个对世界文字有影响的各国传说人物,仓颉像和名字(TS'ANG CHIE)就雕铸在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对仓颉的解说是:“中国文字的创造者。”
美国国会图书馆大楼上面镶嵌着仓颉的形象,代表西方国家、包括全世界对汉字文化根的认同,对世界文化作出开创性贡献名人的重视、崇敬。
汉字文化,实际上中国是在输出。在越南、朝鲜、日本,汉字曾经是他们的国字,他们曾经引进学习,最后改造形成自己国家的文字。汉字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自信,让世界感知到汉字文化的底气。
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着的汉字,是华夏仓颉式先哲人物的一个伟大发明。古往今来,汉字不仅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中所有用以区别西方文化的鲜明个性。汉字作为优秀的文化基因,不仅为中华民族文化服务了数千年,而且对东亚、东南亚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联合国早已把汉字定为重要的世界通用文字之一。
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汉字的热潮不断升温。如今,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汉字也可以顺畅地输入电脑,不同时期的文字字形,如甲骨文、金文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反映出来。今天看到的汉字,每个阶段留下来的都是“化石”,虽然早期的古文字今天不用了,但只要是一片片“化石”,它能够穿起来,就会让汉字文化越来越受瞩目。联合国中文日的确立,主旨是加强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促进中文的全球化发展,使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欣赏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民间把谷雨这一天定为仓颉的祭拜日,又被联合国定为中文日,这也充分体现了全世界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敬仰和认同。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多种古老文字,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印度的哈拉帕文字等。这些古老文字都没有流传下来,因种种原因而被历史风云所湮没。唯独汉字经久不衰,从古到今从未中断,像化石一样记录了汉字每一个时期的面貌。
“汉字文脉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汉字既古老又现代,以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强大的超方言性著称于世,在世界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王蕴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