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5月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建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基本形成了全链条、全循环的绿色发展格局。
让绿色低碳融入生活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支撑。
5月14日,记者在郑州市郑东新区自动驾驶1号线公交停车场站看到,一辆辆智能公交车停泊在车用充电桩前补能。
“该线路引进的宇通智能公交车全部为纯电动公交车,除了在能源形式上突显公交绿色发展新业态外,还能通过智能网联系统自主分析能源消耗趋势,实现自行分配充电时间,自主补能,从而进一步节约能源。”郑州快速公交公司工作人员高鹏表示。
作为节能减碳的重要一环,公共交通领域碳排放管理广受关注。2023年,宇通氢燃料重卡市场占有率第一,新能源轻卡实现冷链、绿通、商超、快递快运等全场景覆盖,纯电动矿卡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新能源环卫保有量连续四年稳居行业第一。
自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随着《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攻坚二季度确保“双过半”若干措施》等方案的发布,我省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推动生态强省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统计,2023年,我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约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的四分之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由2019年年底的2256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年底的6776万千瓦,煤电装机占比降至50%以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
以技术创新支撑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人口大省、能源生产消费大省,我省又该如何抓住“双碳”机遇?
“我省需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认为,尤其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也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河南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形势整体是不错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政策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陆续出台的若干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正在转化为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力。而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河南省也在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正在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今,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省新质生产力提升方向之一。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谋划: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个,打造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省将持续推进能源深刻变革,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森林河南”建设,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及减碳科技创新,广泛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