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林愫衡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思礼镇紧抓“一村一品”建设机遇,鼓励辖区各村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发展潜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以集体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要想兴旺,资金是“源头活水”。思礼镇党委、镇政府围绕项目资金短缺难题,率先推出“村贷款、镇贴息”政策,为新上集体项目全额补贴三年利息,为产业发展初期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北姚村的鹿茸菌特色产业便是享受这一政策红利的生动写照。村“两委”经过前期调研,决定依托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康鑫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发展鹿茸菌特色产业。
“发展集体经济,钱从哪里来?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我们发展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北姚村党支部书记姚小兵说,为推动项目落地,村“两委”班子成员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思礼镇党委、镇政府得知情况后,加快出台了“村贷款、镇贴息”政策,在北姚村申请贷款500万元的基础上,根据政策补贴利息22万元。
“这笔启动资金就像现在鹿茸菌生产中的培养皿,让一切都有了生长的希望!”据了解,整个项目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日产1万袋鹿茸菇,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带动就业60余人。在资金“源头活水”的浇灌下,北姚村鹿茸菌特色产业项目耗时8个月,在去年10月份正式装袋生产,第一批产品也已在2024年春节上市。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下一步,随着风冷螺杆机、烘干机、传送带等设备安装到位,2024年鹿茸菇产量有望实现翻番,实现日产2万袋,年产量2000吨,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无独有偶,洛峪新村的智慧养鱼项目也在该项政策的帮扶下成长起来。借助政策东风,洛峪新村投资300万元盘活闲置养殖小区,建设智慧渔场发展新型箱式渔业,共申请贷款150万元,根据政策补贴利息5万元。该项目与安徽总部远程系统联网,总部采集、处理和分析终端数据,实时监测水温、水酸碱度等情况,实现渔业养殖作业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23年底完工,第一批鱼已出栏上市,春节期间实现盈利1.5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十余人。
“村贷款、镇贴息”政策作为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践的有益探索,对在思礼镇注册并在辖区内发展村集体项目的各村进行贷款贴息补助,缓解了项目初期的资金紧张问题,激发各村发展集体产业的积极性,带动农村人口就近就业,提高联农带农能力,从而形成“各村产业有特点、持续发展有支点、强强联合有焦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种植培育绿色化、产销结合智能化、三产融合高端化,全面提升全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贷款贴息政策相较于去年有了更贴合实际的变化。首先,范围扩大了,2023年主要发力点在帮扶从事村集体经济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经营主体,而今年,许多非生产性产业也可以主动申请。其次,我们进一步理顺了手续办理流程,通过镇村两级联合审核、镇级多部门横向协调、拨付监督力度加大等方式,让申请流程更加公开透明,确保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更快、更便捷地享受到政策福利。”思礼镇党委书记于晓波说。
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今年以来,牛湾、西柴庄等村主动申请“村贷款、镇贴息”政策福利,着手建设村集体产业项目,下一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现代乡村产业,兴业富民的道路也必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