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鲁道辉 彭明明
近年来,淮滨县期思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围绕信阳市委“1335”工作布局、县委“1455”实施路径,坚持农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淮滨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6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该县期思镇西部的洪香铺村,俯视村庄那连绵的田野和点缀其间的房屋,宛如一幅水墨画,美丽至极。
在发展的过程中,洪香铺村党支部书记祝孟乾深知本村地势低洼、易旱易涝的特点,果断放弃传统种植,选种适宜经济作物,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并鼓励成功人士回归创业。
目前,洪香铺村形成了“1地2养3种4场”(1个食用菌种植基地、2个特殊养殖项目,3个特殊种植项目、4个加工厂)的产业布局,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村人居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不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下一步,希望更多的成功人士能够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为洪香铺村的发展贡献力量。”祝孟乾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集体有产业,村里有收入,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占地面积60余亩、总投资1800万元的洪香铺村食用菌基地,就是该村支柱产业之一。该基地生产黑皮鸡枞菌、双孢菇、香菇等食用菌,以香菇产品为主,菌棒和干菇不仅畅销皖、鄂、江、浙等地,而且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年可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
“我们刚开始是搞养殖种植的,但是亏了,现在村里有蘑菇(食用菌)基地,祝书记让我去带班,月收入三四千元,平时还可以在家种植一些农作物,增加家庭收入,非常满意。”期思镇洪香铺村村民洪先锋采访中表示。
期思镇围绕乡村振兴,谋划了“一轴两卷”“三美四镇”的乡村发展布局。目前,已发展芡实种植、莲子种植、食用菌种植、紫云英种植和肉牛养殖、湖羊养殖、狮头鹅养殖、蛋鸡养殖等13种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特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期思镇坚持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打造宜居环境、倡树文明新风、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上做文章、创一流、走前列,努力实现经济兴、村民富、生态美的目标,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期思镇党委书记任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