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所长闫祥洲,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业优质草畜专项首席专家魏凤仙研究员、陈付英副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科研科科长马强一行到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和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
自2017年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行动支撑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实施以来,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牛羊繁育与生产的示范基地,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制定了合理的免疫程序,示范推广了群体提质增效和高效繁育技术。针对犊牛的饲喂、保育和卫生问题,双方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繁育牛舍”。这种新型繁育牛舍,可以使犊牛自由出入母牛圈舍,形成母子分离的饲养环境,能显著改善犊牛的饲养环境,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
德南牛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开发也是双方合作的项目。在德南牛核心群,闫祥洲建议淘汰体型外貌特征不符合德南牛特征的个体,以提高牛群整齐度。陈付英表示,德南牛育种工作包括核心群组建、核心群性能测定、系谱整理,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对于表型特别优秀的个体,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甄别出是饲养管理还是遗传基础决定的表型性状,以加快德南牛育种进程。
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闫祥洲一行在平顶山市农科院院长马爱锄、循环农业研究室主任李俊朋副研究员,宝丰县农科所所长马国留的陪同下,先后到平顶山市羴牛畜禽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河南禾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平顶山市羴牛畜禽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是郏县红牛的保种场。闫祥洲在认真倾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表示,郏县红牛在发展过程中,品质不断提升,既保持了郏县红牛品种的优良特性,又具备了肉牛的基本特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地方品种的选择和培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将传统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机结合在一起,培育出了适合国人口味的地方品种。
河南禾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繁育和牛肉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司负责人李付营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充分利用牛场位于山坡的优势,雇用工人在夏秋季收割野草,作为牛粗饲料。牛饲用后,膘肥体壮,抵抗力强,加之牛场环境的优越性,肉牛生长速度快,繁殖母牛受胎率达到98%,犊牛成活率达到100%,既节约了饲料成本,又增加了盈利空间。2023年肉牛产业呈现短期的“蓄积性供给过剩”现象,活牛及牛肉等产品价格相继断崖式下跌,很多养殖主体呈现年度亏损状态。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李付营结合目前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条,探索出了更多盈利空间。
闫祥洲表示,市场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及时调整策略,适应市场变化,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肉牛产业发展。(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