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科研团队: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百姓间

2024-06-13 10:27:4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胡喜贵 文/图

  “今年是个丰收年!”6月11日,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今年是全国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麦收期间,各地小麦高产的喜讯不断传来。最令茹振钢津津乐道的是,修武县郇封镇王里长屯村农户李全道种植的百农8399、百农5819亩产突破了700公斤,这两个品种以农户种植的生产田创造了接近高产攻关田的产量水平。

  农户生产田 敢比攻关田

  6月1日,在李全道种植的小麦生产田里,机声隆隆,大伙儿正忙得不亦乐乎(见右图)。由焦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倪中福,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小麦育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孔令让,全国小麦专家组顾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郭进考,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春喜,小麦栽培专家、河南农业大学王晨阳,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雷振生,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磊,焦作市种业发展中心研究员刘长青等省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正在对百农8399、百农5819进行现场机收实打验收。

  专家组在田内随机选取样方进行现场测量、机收、称重,百农8399实收面积1.647亩,收获籽粒鲜重1171.5公斤,按照国家粮食入库标准安全扣除水分和杂质后,实收产量平均亩产高达726.58公斤;百农5819实收面积1.72亩,收获籽粒鲜重1229.5公斤,实收产量为亩均720公斤。

  相比各地实打验收亩产超过800公斤、甚至900公斤的高产水平,百农8399、百农5819每亩超过700公斤的产量并不出奇,但是与会专家却赞不绝口:“普通农户的种植田,产量能突破700公斤,充分说明了品种的高产潜力和适应大田环境的能力。”

  茹振钢教授告诉记者,高产攻关田代表的是小麦科研水平,是当前小麦产量的天花板,为小麦生产指明了方向,对大田生产起到了引领作用;农户种植的生产田代表的是小麦生产的真实水平,是广大种植户伸手可以触摸到的高度,是可以复制推广的种植模式,对全省大面积提高作物单产起到决定性作用。

  种植户李全道说:“我今年种了20多亩百农8399、10亩百农5819,在经历了麦收前的几次大风天气和今年干热风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还能取得那么高的产量,我非常满意。”

  百农系列 新品迭出

  近年来,茹振钢团队小麦育种科研按下了“加速键”,除了百农4199持续占据我省主导品种地位外,新选育的三个高产抗逆新品种也通过审定。以百农4199为例,2023年收获面积居全省第3位,种植面积连续5年居全省前3位,连续3年居黄淮海地区前5位,综合特性表现突出;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中,被确定为全国八大成长型小麦品种之一;位列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名单,保持全国小麦主导品种地位;被黄淮麦区国家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组委会评定为2023年黄淮麦区国家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暨第六届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专家推荐品种……近年来,其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抗逆高产特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今,茹振钢教授团队又利用逆境胁迫法成功选育了高光效百农5819,利用均数平衡选择法育成高产百农8399,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马正强团队精准聚合抗赤霉病基因育成百农4299,另外一大批高光效、高产、优质的新品系正在加紧试验示范……其中,百农8399(豫审麦20230101)、百农5819(国审麦20230032)、百农4299(豫审麦20230039)目前都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百农8399是一个高产、早熟、矮秆、耐冻、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抗冻能力强,春季耐倒春寒;具有高光效优势,叶片厚而颜色深,光合能力强;平均株高70厘米,根系活力强,茎秆坚实、韧性好,耐湿又耐旱,能有效抵御小麦生长后期的干热风;前期抗纹枯病,后期对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均有很强的抗性;灌浆速度快,成穗率高,高产栽培时可以形成三层穗,空间利用率大,穗子大小均匀。

  在百农5819选育过程中,育种团队通过人为模拟大自然恶劣环境的方式,使小麦在关键生育期遇到相对恶劣的条件(例如低温、病害等)时能更好地选择抗病抗逆的单株或株系。百农5819苗壮抗冻,抗病又抗倒,抗寒性突出;前期抗纹枯病,后期对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均有一定的抗耐性;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耐湿、耐旱、耐高温,酸碱土壤都适应。

  作为百农4199的升级换代品种,百农4299在百农4199基础上精准导入了Fhb1和Fhb4抗赤霉病基因,其中Fhb1基因抗扩展、Fhb4基因抗侵入,在我省抗赤霉病组区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鏖战黄淮 谁与争锋

  在回答为什么特别重视农户生产田的产量水平时,茹振钢教授表示,攻关田好比科研论文,只是科研成果,生产田好比把论文写了大地上,把成果留在了百姓间。

  茹振钢教授谈到,改革开放后的百农64,把小麦大田产量水平提升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其后,矮抗58风靡黄淮,把小麦产量提高到600公斤;近年来,随着百农4199大面积推广,其大田种植亩产达到了700公斤左右;现在,以百农8399、百农5819、百农4299为代表的最新百农系列品种,在高产栽培情况下,亩产可达800公斤,而当下的实打验收证明,在大田种植亩产超过了700公斤。

  茹振钢团队专家指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既是高产攻关的关键,也是大田小麦创高产的“金钥匙”。近年来,作为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依托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通过校地合作、科企联合等模式,以丁位华、李淦、冯素伟等为代表的团队成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技术培训、进行田间指导,大力培训“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从业者,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鏖战黄淮,群雄逐鹿。近年来,茹振钢小麦育种团队依托省内外160余家优势企业,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陕西等多省实施示范、繁育、推广一体化,进行“百亩攻关田、千亩样板田、万亩示范田”的原种繁育与高产展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高标准示范样板,使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可靠的科技支撑。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