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江河交汇 碧波北送生态和谐 “一泓碧波只此青绿·南水北调看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郑州

2024-06-17 15:42:25   来源:河南经济报

  近日,“一泓碧波只此青绿·南水北调看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郑州,深入探访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及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采访团成员们亲眼见证了穿黄工程的宏伟壮观、沿岸村庄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其在保障水资源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穿黄工程,坐落于郑州市黄河上游约30千米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节点,具有标志性的控制意义。其“穿黄”之名,意味着穿越黄河的非凡之举。丹江口水库的清澈长江水自渠首奔涌而出,一路向北,然而,黄河却成为其前行的天然屏障。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工程师们在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巧妙开凿了两条长达4250米的隧道。通过这两条穿黄隧洞,北上的长江水与黄河实现了立体交叉,继续其向北的征途。

  在此,长江与黄河“握手”,展现了自然之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穿黄工程不仅实现了两大母亲河的交汇,更惠泽了千万百姓,为北方地区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

  穿黄工程,扮演着从黄河南岸安全输送水资源至北岸的核心角色。这项工程自郑州荥阳王村镇孤柏渡起,距离中线源头陶岔渠首474公里,最终抵达黄河北岸焦作温县南张羌镇,与中线终点团城湖相距784公里。全长19.305公里的穿黄工程由南岸明渠、穿黄隧洞及北岸明渠三大环节组成,共涉及28座精巧构建的建筑物,均属一等工程级别。

  工程还配备了790米长的退水洞,作为紧急退水及生态补给项目,确保在不同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无论是紧急状况下的水体转移还是干旱时的生态补水,都体现了对河流健康与工程安全的双重考虑,至今已平稳运行十年,持续为北方地区输送生命之水。

  坐落于南水北调总干渠二级保护区内的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也是生态治理的典范。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绘就出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卷,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作的重视。清澈的溪流与精心设计的污水处理设施和谐共存,构成了一幅生态与文明并重的和谐图景。

  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赵东民介绍:“南水北调绿化区附近我们建了游园,群众可以观光游玩。我们村五百多户,改厕率达到95%以上,改变了之前蝇蚊乱飞的脏乱差。村子还做了雨水污水分离管网,经过三遍处理后的污水可以洗衣服、浇地,实现循环再利用。”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郑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师建立表示,十里铺村成功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通过铺设长达13.3公里的污水管网,实现了村内各家各户污水的统一收集与处理。村内建设了一座处理规模为150吨/日的终端污水处理设施,该设施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这不仅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保护了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记者 杨永红)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