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周营镇孟寨村 让秋作物就近“解渴”

2024-06-18 10:43:51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建涛 通讯员 谢辛凌

  近期持续高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村里的过境沟(河)里的水都被抽干了。村里的机井又不够用,村民们想浇水却发愁无水源,有啥好法子呢?

  入夏以来,连续多日的高温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种植。为此,沈丘县周营镇孟寨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礼一直犯愁。为尽快解决群众抗旱无水源的难题,王俊礼召集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见效快、成本低的好法子:深挖沟底找泉水源,自然形成小土坑状的蓄水池。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保秋就是民生。说干就干,经过协商,该村将位置选定在村南二干渠、三干渠,雇佣一台挖掘机对土坑蓄水池进行挖掘。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自6月14日下午到6月15日清晨,先后开挖了12个小土坑蓄水池,可解决500多亩地的抗旱浇水难题。

  6月15日,晨光初绽。村民张自忠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输水管和自吸式水泵,前往三干渠为刚出土的玉米苗抢时再喷一遍“蒙头水”。“你瞧瞧,村里在沟底部新开挖的这个土坑蓄水池,泉水汩汩,现在蓄积了大半池子水,我们抗旱保秋再也不用发愁了。”待一切安装妥当后,打开电源开关,张自忠紧握水管出口,看着喷出的水花,显得异常兴奋。

  随着利用蓄水池浇水的村民越来越多,王俊礼也深深松了一口气。“三夏”连着秋作物的正常生长,事关农民的下一季收入。现在,孟寨村开挖了临时土坑蓄水池,有效解决了当前抗旱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目前,该村现有机井23眼、土井28眼,全村2900多亩农田已浇了一遍造墒、补墒水,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已全部抢播完毕,绝大部分已出苗露土。紧接着,村“两委”干部还引导广大村民再浇一遍“蒙头水”,以确保苗齐苗壮,效果凸显。

  “下一步,我们村将结合旱情,在其他靠沟渠地块继续采用这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抗旱方式,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便利,更进一步提高当前抗旱减灾能力,还要适时强化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确保秋作物稳健生长,打牢全年农业丰收基础。”王俊礼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