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建涛 通讯员 谢辛凌
近期持续高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村里的过境沟(河)里的水都被抽干了。村里的机井又不够用,村民们想浇水却发愁无水源,有啥好法子呢?
入夏以来,连续多日的高温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种植。为此,沈丘县周营镇孟寨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礼一直犯愁。为尽快解决群众抗旱无水源的难题,王俊礼召集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见效快、成本低的好法子:深挖沟底找泉水源,自然形成小土坑状的蓄水池。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保秋就是民生。说干就干,经过协商,该村将位置选定在村南二干渠、三干渠,雇佣一台挖掘机对土坑蓄水池进行挖掘。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自6月14日下午到6月15日清晨,先后开挖了12个小土坑蓄水池,可解决500多亩地的抗旱浇水难题。
6月15日,晨光初绽。村民张自忠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输水管和自吸式水泵,前往三干渠为刚出土的玉米苗抢时再喷一遍“蒙头水”。“你瞧瞧,村里在沟底部新开挖的这个土坑蓄水池,泉水汩汩,现在蓄积了大半池子水,我们抗旱保秋再也不用发愁了。”待一切安装妥当后,打开电源开关,张自忠紧握水管出口,看着喷出的水花,显得异常兴奋。
随着利用蓄水池浇水的村民越来越多,王俊礼也深深松了一口气。“三夏”连着秋作物的正常生长,事关农民的下一季收入。现在,孟寨村开挖了临时土坑蓄水池,有效解决了当前抗旱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目前,该村现有机井23眼、土井28眼,全村2900多亩农田已浇了一遍造墒、补墒水,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已全部抢播完毕,绝大部分已出苗露土。紧接着,村“两委”干部还引导广大村民再浇一遍“蒙头水”,以确保苗齐苗壮,效果凸显。
“下一步,我们村将结合旱情,在其他靠沟渠地块继续采用这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抗旱方式,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便利,更进一步提高当前抗旱减灾能力,还要适时强化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确保秋作物稳健生长,打牢全年农业丰收基础。”王俊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