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张旭长
6月17日,家住平顶山市湛河区姚孟街道名都社区的陈文钦老人上午10点下楼,步行约5分钟来到小区对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买了感冒药,然后到不远处的裁缝铺取回修剪好的裤子,再到旁边的“菜篮子”买了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在10分钟路程的生活圈里打理好了衣食住行。
从家出发,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满足各种生活服务需求。在湛河区委、区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湛河区目前已高标准打造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33个社区,服务面积12平方千米,服务人口21.28万人,用实际行动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以人为本,科学划圈。湛河区把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辖区实际,广泛走访调研,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建议,针对不同社区发展现状、居住人群特点、生活需求重点,确定发展模式,精准制定工作方案,以满足不同生活圈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湛河区以中心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的居民社区为依托,以新建改造市场为抓手,以构建便民菜店、摊点群网络为载体,以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为补充,科学优化布局,选取高路街道利民社区、轻工路街道沁园社区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为中心,不断强基建、拓规模,聚业态、增品质,优环境、提服务,规划创建了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姚孟街道阳光苑社区留守老人相对较多,湛河区以临近该社区的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依托,精心打造了医养结合型老年餐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和充实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招募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点对点为老人提供送餐、家政、日常护理等服务,让留守老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丰富业态,精准建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周边业态,不断引进惠民实体,增加服务事项,鼓励品牌连锁店、“小、散”便利店等商业机构以及社工等志愿者组织进社区,“画”圆便民服务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以丰富居民休闲娱乐生活为目的,湛河区在各社区及周边区域创建了社区公园、慢行步道、街角公园、儿童游乐场、室外健身场、多功能运动场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场所。利用河滨广场、中骏世界城、西苑夜市等商业主体,打造了“一刻钟夜经济集聚区”,让市民“近”享烟火气。
以便利日常购物为目的,湛河区不断充实火车站综合市场、丰叶九里农贸市场等便民市场,持续加快老旧市场改造升级,新建了1个农贸市场、30个社区便民菜店,打造了2条特色商业街区,设置了10个便民服务摊点群,各便民生活圈形成了优质便捷、运营高效的商业服务体系。
多方联动,高效固圈。为保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长效运营,湛河区采取“政府出策,企业出力,多方联动,居民受益”的长效策略,由区商务局具体牵头,结合发改、工信、财政、税务、规划等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扶持措施、适度减税免税,让惠民实体愿意来、留得住、能做强,进而实现民企双赢。
今年初,湛河区持续推进湛南路沿线商铺提档升级、环境绿化美化,并连片打造了西苑综合夜市,并要求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实施服务型执法,沿街300余家店铺生意日渐红火,让沿线7个社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实惠的商品。
目前,在湛河区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各类便民经营主体达7000余家,社区门诊、中小学、幼儿园等实现新建居民区全覆盖,居民足不出“圈”,即可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了广大居民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