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9月,位于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内,由延津县榆林供销合作社领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经营管理人员6人,村级事务管理人员9人,成员900余户,整合社会各类大型农业机械60余台(套),土地托管面积1.3万余亩,辐射带动4个乡镇3000余农户,订单种植优质专用小麦3万亩、花生1.3万亩、玉米1万亩。其中,认证绿色小麦基地8万亩、花生3万亩、玉米2万亩。合作社社员每亩地综合节本增效300元左右,每亩地年增收450万元。
该社先后被新乡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电视广播学校认定为“田间农民学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河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订单+托管服务”,带动社强民富
该社对社员土地实施托管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社员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给合作社,并以市场化方式向合作社购买农业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及服务,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成员与合作社双赢。
目前该社主要采取半托管模式、收益型全托管模式和服务型全托管模式三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帮助农民种好地、卖好粮。
2023年,该社探索由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参与管理收益全托管的经营模式,旨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激发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合作社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方案,从订单种植、生产资料集采、农机服务、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管理及植保技术、储运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全面方面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村集体发挥组织优势,负责组织土地和富裕劳动力,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小农户融入社会化服务,促进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具体实施方案为小农户不参与生产劳作和生产投资,享受小麦、玉米按照500斤,花生200斤产量保底,扣除生产成本后,超产部分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按照2:3:5或2:4:4分红。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行绿色生产,促进产销一体化发展,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难题。同时,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助农增收
订单农业是小农户融入大产业、连接大市场的有效形式。该社结合延津县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壮大优质专用小麦和花生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采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小农户”的运行模式,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推进土地向专业化生产集中,合理配置资源。该社与延津帝益麦建立“郑麦136”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每年可为社员增加收益450余万元。同时,还与豫粮集团、克明面业、国台酒业、麦香食品等企业签订了优质专用小麦订单协议,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确保高效运行
该社通过组织与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起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利益共享连接机制,并细化分工、通力协作,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序衔接、高效运转。加大新品牌投入力度,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研究所联合开发“延麦”系列的高档挂面、饺子粉等近10余款产品,先后注册和授权使用了“粮好食代”“延麦”“延享”等原粮及农副产品类别13个商标,并通过云联社联合社、麦香谷物食品、黄河谷道农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坚持市场导向,构建利益联结
经济利益是合作社联结社员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根基和动力,该社以订单农业为载体,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施利益分配动态加权阶梯分红法,小农户“产量保底+产超分红”,每亩收益在1400~2000元;村集体超产分红,每亩收益在300~500元;合作社超产分红,每亩年收益150~300元。通过以上方式,各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协作关系,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也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料供应的难题,实现了利益互补、合作双赢。(彭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