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多规合一”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2024-07-02 10:03:5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杨清君 文/图


土地整治前

土地整治后

  近年来,息县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规划科学引导、耕地保护优先、农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系列特色工作。例如,全面实施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流转、人居环境同步衔接,探索出“土地整治1+N”发展新模式;持续优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实现耕作层土壤用于复耕及耕地质量提升等一系列土地节约集约举措,为城乡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土地整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低效利用趋势越来越突出等问题,息县充分发挥农业大县优势,围绕土地整治做文章,以乡镇为单元,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全过程管理。土地整治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利益群体,常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因此需加大在整治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工作方案要能得到各方认可,才能确保土地整治的市场化进程与农民主体均满意。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当中,要求能够将项目监督融入日常工作中,建立全面的、系统化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流程规范,以便在整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修改,确保土地整治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二是以乡村为主阵地。土地整治工程应以优化农村土地布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为前提,息县开展土地整治工程过程中,始终以乡村振兴为基本导向,大力挖掘村庄潜力,结合实用性“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满足农民生活生产所需,有效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引入社会资本。息县探索“土地整治+乡村振兴”ABO模式(政府授权+企业融资+运营),采取“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本带项目”的方式,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将社会资本与项目建设产生的粮食产能、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和农业碳汇指标及项目运营的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同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智能大棚种植、“稻渔共作”、现代化养殖和乡村旅游,促进周边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土地流转、资产补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发展新兴农业产业、农业观光旅游等,构建多个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共为全县农民直接增加收入6.37亿元。

  经过多年的工作锤炼,息县创造出具备“项目类型全、规划设计新、创新意识强、建设周期短、工程质量好、综合效益高”六大特点的“息式整治模式”,即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为共同责任机制,以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及时报批、依法管理、规范操作为工作原则,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流程、刷新工作纪录为工作要求,以资金来源不变、使用用途不变、整合集中投放为使用原则。截至目前,全县实施68个土地整治项目,整理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万余块,新增耕地8.5万亩,实现废地变良田,有效缓解用地压力,优化用地布局,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同时,交易各类用地指标获得收益65.11亿元,申报发行土地专项债券5171亩、金额8.42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土剥离,为万顷良田搬新家

  息县作为农业大县,深刻认识到土壤资源的珍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把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及再利用放在耕地保护工作的突出位置,专门出台《息县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再利用工作实施办法》,以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为阵地,剥离3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搬运到低效利用、待开垦土地,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建设用地复垦。在表土剥离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全流程监管,规范剥离步骤,提高剥离工艺,设立表土剥离再利用专项资金,确保土壤剥离实施到位。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谁占用、谁剥离”的原则,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单位占用耕地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和义务。通过实施表土剥离再利用,极大地保护了土壤资源,促进耕地快速恢复。

  截至目前,全县已将表土剥离工作纳入耕地保护的常态化内容,先后开展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浸没区等十余个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项目,项目实施面积5600余亩,剥离表土60万立方米,实现改良耕地3000余亩。通过积极推广表土剥离技术,保护珍贵土壤资源,改善耕地地力条件,带动全县建设用地表土剥离常态化、科学化,有效实践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示范推广,擦亮“息式整治”名片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是构建新时期息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息县以农业为基础,探索“土地整治1+N”模式,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新增耕地实现耕地保护,腾挪空间破解发展用地难题,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息县在示范推广工作中还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试点先行,统筹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估监管等工作。坚持以乡镇为范围,优化村庄和人口空间布局,宜留则留、宜聚则聚、宜迁则迁,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做到顺应自然、尊重历史、突出乡土、体现文化,优化农村住房建设布局,塑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二是以人为本。在推进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严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独具区域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和路径。三是鼓励资金多元化。为破解资金难题,切实做好涉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国企、央企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争取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加大资金吸引力度,争取更多的专项贷款注入,将每一笔资金精准用在“刀刃”上。

  息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一以贯之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继续创新,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注入新动力、铺上新底色、带来新机遇,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