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 增效又增收

2024-07-02 15:14:2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丁小芳

  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白庄村属于近郊村,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耕地642亩,常住人口485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白庄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村内大量耕地收益偏低,甚至闲置撂荒。

  怎样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价值翻倍?该村村“两委”干部以创建“产业兴旺星”为切入口,通过借鉴外地经验、走访民情、民主决策,探索出一条“统种代耕”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全面动员,广泛凝聚共识。“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改革,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该村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五老”乡贤参与、村“两委”干部逐户征求意见等方式,引导群众形成思想共识,变“要我并地”为“我要并地”。例如,老党员许红军带头拿出自家耕地7亩多、拆除自家田埂,带动四邻积极参与、推进改革。

  细致摸底,破解工作难题。村“两委”干部主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在家户要上门见到、外出户要电话访到”的工作要求,组织人员进行走访摸排,摸清摸准集体经济组织内土地、机井、道路、沟渠和每户群众承包地确权地块数量、面积及流转、合并意愿等情况,全面掌握底数,分类登记造册,逐户填写农户耕地登记表,做到全员登记、不漏一人。该村先后托管土地198.45亩,纳入村集体管理的土地从130.95亩增加至329.4亩。

  统种代耕,扩大经营规模。土地有了,怎样将资源变资金?村民商议决定成立白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统种代耕”模式,将村民的土地全部入股,在村集体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成本公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对土地进行合作化经营。这样不仅降低化肥、农药、耕作等农业成本,还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让部分群众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挣。

  “442”模式,科学分配资金。有了钱,怎么分?为找准资金分红最佳点,该村实行“442”分红模式,即合作社效益的40%用于村民分红,40%用于入股股民分红,20%用于村委会公益事业,分红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做适时调整。截至目前,村民累计分红28万余元。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