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梁东明 杨巧云
盛夏时节,暑气正盛。近日,舞钢市杨庄乡岗李村的山野间,驻村第一书记陶文选正在摆弄着一小块“实验田”。看着在手中蠕动的一条条小蚯蚓,他不顾满头热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将村里的养殖业和二三产业相融合,从而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2021年8月,建行平顶山市分行派出由陶文选担任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队来到岗李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到村,陶文选就迅速带领队员走访农户,深入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在引导村民改善村容村貌、拓宽道路的同时,他还结合岗李村实际,因人施策、因地制宜,确定在村里进行肉兔养殖,帮助村民发家致富。
刚开始,村民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都在观望,想看看这个工作队是不是“只耍嘴皮子”。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陶文选多次组织村民开会,介绍肉兔养殖的好处和收益,又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并多方筹措资金50余万元,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很快,在陶文选的帮助下,不少村民开始养殖肉兔。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于去年年初开始养兔,一直养到现在,卖了两批了。”岗李村62岁的脱贫户杨新芳就是首批养殖肉兔的受益人,“开始养殖肉兔后,我家生活越来越好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发展村经济方面,陶文选积极发展致富带头人,依靠“头羊效应”激发发展活力,而村党支部书记谢东明就是他的坚定支持者。
岗李村原来有一个闲置大棚,已经荒废多年。谢东明就“变废为宝”,在那里规模养殖肉兔。
去年9月,通过研究学习舞钢市八台镇肉兔养殖的成功经验,谢东明从外地引进种兔500多只,通过人工配种,科学养殖,目前养殖场内已有小兔2500多只,兔子生长到65天左右便可出栏,实现第一轮收益。
如今,在谢东明的肉兔养殖基地,整齐划一的养殖笼上挂满食盒,一只只洁白的种兔膘肥体壮,有的蹦蹦跳跳、有的则悠闲地吃着饲料。谢东明的爱人范桂莲穿梭在养殖基地,清扫、消毒、投喂食材……
当肉兔养殖在村里渐成规模,陶文选又开辟了一块儿“实验田”,利用兔粪发酵,当作养殖蚯蚓的饵料,还可以养花壮地,将养殖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
“前期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结合岗李村的地域特点,确定思路以发展种植、养殖加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2023年11月份引进一个肉兔养殖项目,这为岗李村打下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说起未来,陶文选满怀憧憬,“下一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将带动周边农户提高收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