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洪 文/图
从太行山脚下到彩云之南,从河南安阳到云南施甸,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河湖海,安阳市教育局心理志愿服务团队用爱与关怀传递真挚情谊,送去规范的心理志愿课堂模式、先进的心育理念,为当地播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火种。
日前,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展了2024年“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受项目组邀请,安阳市教育局精心遴选来自安阳师范学院、市教育教研中心、市第一中学、市第八中学、市东南营小学的5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骨干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奔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为那片土地上的孩子们送去心灵滋养。
“同学们,面对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办?”6月26日,安阳市教育局心理志愿服务团队来到此行的第一站——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楼中学。当天上午大楼中学教师李翠银以“学生欺凌面面观”为主题,向该校七年级的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欺凌行为”“欺凌的危害”“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等内容。当天下午,在施甸县示范小学,该校教师杨孟将生动的视频穿插进心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明白面对欺凌要勇于说不。次日,在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小学,该校教师李迪以“欺凌行为不可取”为主题,把生硬的欺凌行为命名为“言语攻击虫”“社交排斥虫”等,让课堂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在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该校教师苏春磊为学生献上了一节“拒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的心理健康主题队会。这4所学校均以“防治学生欺凌”为主题,生动讲解了如何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课后,安阳市教育局心理志愿服务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老师分别对4所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了现场评课。各位专家老师用专业的眼光审视课堂,以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为当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并给予科学评价。
“心理健康课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中小学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抓手。施甸留守儿童较多,加之初中阶段学生存在更多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在进行现场评课后,我们认为当地学校在今后开设心理健康课时可以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课堂上一个个新鲜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感悟道理。在选用视频时,要深层次利用所选视频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7月11日,安阳市教育局心理志愿服务团队专家、市第一中学教师杨燕在接受采访时说。
杨燕告诉记者,为促进当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发展,安阳市教育局心理志愿服务团队就安阳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进行了深入介绍,并建议当地各学校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业务培训、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此次心理志愿服务之旅不仅是一次对施甸县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更是一次促进两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的机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圆梦工程’的征途上,书写更多关于爱与希望的篇章。”安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