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毅:大笔绘制蓝图 小处着墨添彩

2024-07-26 22:34:58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付瑞清 杨存玲 赵佳妮 文/图


杨伯毅到种植大棚查看木耳长势

  老宅农房披彩衣,古色古香沁心脾。盛夏时节,新乡市平原新区杨厂村的仿古文化墙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内涵丰富的文化墙,给杨厂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房前屋后独具特色,家家都有小花园,条条都是景观路,当艺术与乡村改造碰撞,黄河滩上的“瘫村”实现了活化生长。

  杨厂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伯毅对于该村的变化并不惊奇,反而觉得都在意料之中。在杨伯毅看来,省委办公厅十几年的定点帮扶及几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不仅扮靓了杨厂村,更抓准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走出了一条兴特色产业、农文旅研学富民增收的新路子,使杨厂村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扮靓乡村小院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入画来

  杨厂村是省委办公厅的定点帮扶村,前三任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杨伯毅曾多次到该村开展帮扶活动。直到2022年4月,省委办公厅驻杨厂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因为工作调动,临时结束驻村工作。杨伯毅“临危受命”,跟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简单的交接,便正式走马上任。

  对于拥有驻村经验的杨伯毅来说,再次驻村是将经验、规划付诸实践的好机会。

  “真正把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扛在肩上,带领乡村们致富、建设和美乡村是一项全面且深入的工作,必须深谋远虑、做足规划。”杨伯毅坦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而这也是杨厂村的优势和财富,决不能丢。

  “曾经,杨厂村的企业遍地开花,流动人口达两万人,大型超市就有十余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群众富起来了,被忽略的环境越来越差,垃圾、污水随处可见,化工味随时可闻,大家怨声载道。”杨厂村村民王守富告诉记者,随着省委办公厅一任接一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村民们见证了杨厂村的微变和巨变。

  微变从一朵花开始。道路两旁建起了小花坛,种上小桃红、蔷薇等花卉;院墙绘上了山水风景、田园风光、美德故事……

  巨变是大动作,取缔上百家小散乱污企业,拆除违建大棚9万平方米,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着全村开展“清四乱”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并通过宣传、巡查、评比和奖惩等措施,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最后的成果是,大家不但能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还能够以实际行动为全村的美丽环境做贡献。

  “当时我们整理1400余亩坑地、洼地、废弃地建设樱花海棠园,成为平原示范区‘五朵金花’之一。”杨伯毅告诉记者,如今“绿色”已成为杨厂村的底色,绿色发展已成为广大村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记者了解到,去年杨厂村还同步进行了宅基地改革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村“三委”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已腾退多占宅基地多处,以宅基地改革为抓手,利用闲置空地改造游园,将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美食坊,引导村民转变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润泽和美田园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番茄有红的了,要不要摘下来尝尝。”见记者走到小院门前,杨厂村的“新居民”刘昌俊招呼记者进院看看,介绍小院里种植的各种蔬菜,自给自足,吃了一茬又一茬。刘昌俊是信阳人,几年前经朋友介绍想到杨厂村做餐饮生意,可看到当时糟糕的环境时退却了。

  两年后,刘昌俊再次来到杨厂村,被村里的变化惊呆了,他不敢相信这是曾经的杨厂村。刘昌俊当即决定留在杨厂村发展。很快,他在村子里租了一个小院,装修后就成了现在的信阳农家菜馆。在他和爱人的细心经营下,餐馆已小有名气,每到周末、节假日,从外地来骑马游玩的人,都会来尝尝他做的信阳菜。“我已经彻底爱上了杨厂村和美的田园生活,再也不想走了。”刘昌俊说。

  和美的杨厂村不但吸引了像刘昌俊一样做特色美食坊的,还有开办马术俱乐部的。

  2023年,一纸合约将钟爱马术产业的90后女老板吸引到了杨厂村。随着马术俱乐部的到来,杨厂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卡丁车俱乐部、研学基地、帐篷露营地和特色民宿相继而起,成为当地一张张旅游名片。

  “合帮文旅项目投资200万元建成马术俱乐部、越野卡丁车赛场,去年‘十一’期间日营业额过万元。”杨伯毅告诉记者,他们还加大村庄宣传力度,举办“魅力杨厂村”抖音短视频大赛,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杨厂村,促进村民增收。

  点“绿”成金,老百姓也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积极在文旅研学、现代种植养殖等产业上做文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品质。为加快发展文旅研学产业,该村优化樱花海棠园种植结构,补种两万株樱花、海棠树苗,新种植红梨400亩、五彩芍药300亩,持续擦亮“千亩樱花海棠园”品牌形象。

  振兴特色产业 企业引领富民增收

  挣钱不用东奔西走,“家门口”就能拿到高工资。

  近年来,杨厂村紧扣政策要求,结合滩区实际,引进培育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其合作建成1个菌包厂、120座木耳种植大棚。随后,千味央厨预制菜、新乡市昌盛田供销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或项目入驻杨厂村。村民们不用出外打工,在村里就成了产业工人。

  谈起食品加工产业对村民务工就业的实际帮助,杨伯毅告诉记者:“目前,千味央厨预制菜生产基地用工超300人,其中招用本村村民200人,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每年还为村集体分红近30万元。”

  “我们半天内要把新鲜的蔬菜‘半成品’送到一些餐厅,所以从采购、加工、检测、运输等环节都要严加控制。”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松云介绍,他们会从农户手中购买新鲜蔬菜,再按照客户要求,对产品进行“再制作”,比如把萝卜切成边长15毫米的立方体,在全程保鲜环境下,再将菜品送给客户。

  千味央厨预制菜就是该公司的客户之一,接收该公司提供的净菜、半净菜,以及米面粮油等。大家对千味央厨产品一定不陌生——肯德基的油条、真功夫的包子、赛百味的方形扁平面包、汉堡王的流心芝士、曼玲粥店的外卖油条……无论是中式糕点还是西式快餐,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在杨厂村,一幕幕企业发展的大戏正在上演:今年,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900万元,建设5500平方米预制菜加工车间;河南台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扩建年产40万只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线;杨厂村综合市场冷链物流园加快发展,建设6000平方米冷库。

  强化乡村治理 展“领头雁”实干担当

  由“一盘散沙”变成“一块钢板”,杨厂村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宅基地改革40天完成,村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90余万元的跨越。

  近年来,杨厂村引进多家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200多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五六万元。工作忙起来,收入多起来,村民们也改掉了以往“等靠要”的陋习。

  栽下樱花海棠、发展林下经济、引进特色餐饮、改造农贸市场,杨伯毅不但给本村村民致富找到了门路,还带动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就业、创业。杨厂村的发展有目共睹,成为人人点赞的“样板村”。

  建强一个组织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党建氛围、实施一项工作交班制度、组织好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制定一套党员量化管理办法——杨伯毅以“五个一”推进基层党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每年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当这些光荣牌子像鲜花一样开放在村民的门前时,幸福感就像花香一样四溢。”杨伯毅介绍,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村民自发成立了戏剧班、舞蹈队、盘鼓队、模特队、健步队等,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和戏迷擂台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非常高。

  在杨伯毅看来,乡村治理好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把美丽融入田园乡村,把文明融进人们心里,幸福已经成为杨厂村民生活的最亮底色。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